身處千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yè)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后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