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從誕生之初就帶著叛逆的胎記,是青年亞文化的主要武器,從未放棄對保守的社會體制提出尖銳的質問。六○年代的民歌運動是搖滾樂與政治關系的原型;七○年代的華麗搖滾、朋克搖滾將音樂、青年亞文化和社會顛覆性緊密聯系在一起;八○年代的“紅楔”、“四海一家”等運動為音樂與政治的結合提供了各種可能的樣板,九○年代至今,面對全球化、環(huán)境污染、種族主義、霸權主義等更加復雜的社會議題,搖滾樂在豐富自身形態(tài)的同時,也呈現出越來越多樣的反抗姿態(tài)。約翰·列儂、鮑勃·迪倫、瓊·貝茲、沖撞樂團、U2、“電臺司令”……當我們被這些偉大的搖滾樂手感染時,可曾留意到他們面對社會總總不公時的吶喊?《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回顧了歷史上搖滾樂與種種社會運動的關聯,并在回顧中去提問、反省音樂介入政治的各類實踐途徑的可能性與局限。聲音與憤怒,將喚起你青春的熱血,并且讓你重新認識搖滾樂。相信當你合上本書時,對于“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這個提問,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