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思想無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或哲學理論,都已成為特殊風格的人類公共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今儒道兩家已成為中國文化之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代表;作為一種哲學理論,則道家更成為古典哲學在體系建構上的主體思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必有其理論的說明,本書乃基于后者而呈現給學界人士的。《老莊新論》一書,是陳鼓應教授對老子與莊子研究的力作。作者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觀點較為新穎,且多有獨到之處,如提出道、儒、墨、法互補與文化多元化的觀點,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回響。本書由老子文集和莊子文集兩大部分組成,貫穿了作者多年研治老莊學說的心得及見解,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對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較大的參考價植。這本文集取名《新論》,主要是由于作者在這些年來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有異于一般學界的觀點:第一,認為老、莊所創(chuàng)始的道家是中國哲學的主干。第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要概念和范疇,多淵源于道家。第三,老學先于孔學,老子與孔子的師友關系,先秦典籍多有記載。第四,老子的思想視野和哲學的深度遠勝于孔子。第五,前些時,學界討論“儒道互補”的問題,并提出“以道補儒”的學法。第六,莊子對于時代的災難有痛切的體會,對于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有敏銳的研究,正因為如此,他的聲音直到今天還能得到無限的共鳴。第七,傳統(tǒng)觀點與目前學界的看法,都以老、莊尤其是莊子為消極,并且這種看法頗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