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遠大愛國志向
追隨孫中山革命
投奔“援閩”粵軍
策反桂軍反正
上書“請纓北伐”
大總統(tǒng)隨員
獨秀峰下整軍
在孫中山蒙難的嚴峻時刻
通電聲討陳炯明
香港籌款,支援北伐
參加東征討賊
執(zhí)教黃埔軍校
掃平叛軍,保衛(wèi)省城
香洲設營練兵
平息香洲兵變
揮師平定商團叛亂
揮戈東征挫叛軍
梅縣的“清官”
痛悼張民達、廖仲愷
隨師北伐
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
首戰(zhàn)南昌
王家鋪戰(zhàn)斗
佩劍晉見蔣介石
新編二師代師長
“四一二”后的抉擇
彷徨武漢,巧遇同鄉(xiāng)李世安
出席武漢國民議會
出任“鐵軍”參謀長
投人中國共產黨的懷抱
策應南昌起義成功
“小劃子”會議密議軍情,采取對策
收編軍校,保住“革命火種”
到敵人心臟里舉行暴動
留在張發(fā)奎身邊
接受黨的秘密使命
利用敵人內部矛盾
加強起義武裝力量
夜半槍聲連角起
轉移香港,總結經驗教訓
赴蘇留學后回國
到中央蘇區(qū)軍委參謀部工作
挑起辦紅校和作戰(zhàn)兩副重擔
在長征路上
拯救被迫害的革命骨干
……
馳騁于第二次國共合作路線上
“巧施”‘釜底抽薪’之計”,揭露“閃擊延安”的陰謀,轉危為安
離北平前夕,同各界友好人士話別,“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中央的“最佳參謀部”
創(chuàng)辦華北軍大,“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
無條件的和平解放,“戰(zhàn)史上見不到,咱們今天就見到了”
在解放華南“三個戰(zhàn)役”中,再展葉劍英的卓越軍事才能
根據現代戰(zhàn)爭的特點建設軍隊
開拓軍事科學研究新領域
加強全軍教育訓練工作
領導全軍院校建設工作
在十年動亂中
革命生涯的最后十年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