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錫永,筆名王亭之。廣東南海人。童年隨長輩習東密,十二歲入道家西派之門,旋即對佛典產生濃厚興趣,至二十八歲時學習藏地密宗,于三十八歲時,得寧瑪派金剛阿閣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學著述,收錄于張曼濤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近期著作多發(fā)表于《內明》雜志,并結集為《大中觀論集》。通俗佛學著述結集為《談錫永作品集》。主編《傳統(tǒng)文化典籍導讀叢書》,并負責《金剛經》、《四法寶矍》、《楞伽經》及《密續(xù)部總建立廣釋》之導讀。其后又主編《寧瑪派叢書》及《大中觀系列》。 所譯經論,有《入楞伽經,》、《四法寶矍》(龍青巴著)、《密續(xù)部總建立廣釋》(克主杰著)、《大圓滿心性休息》及《大圓滿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導引菩提妙道》(龍青巴著)、《寶性論》(彌勒著,無著釋)、《辨法法性論》(彌勒造,世親釋)、《六中有自解脫導引》(事業(yè)洲巖傳)、《決定寶燈》(不敗尊者造)、《吉祥金剛薩J垂意成就》(伏藏主洲巖傳)等。且據敦珠法王傳授《大圓滿心髓修習明燈》,注疏《大圓滿禪定休息》。 近年發(fā)起組織“北莢漢藏佛學研究協(xié)會”,得二十余位國際知名佛學家加入,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合辦《漢藏佛學研究叢書》及《漢藏佛學》年刊。 【圖書介紹】 在此教法中, “自顯現”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為是“自顯現”才可以“自解脫”。 “六中有”法門,正是“寂靜忿怒密意自解脫深法”,強調“自解脫”,所以非把“自顯現”的概念說清楚不可,否則,于生與死的禪法便無可供抉擇之處。 “六中有”法門,正是憑借著“自顯現”這個抉擇見來觀修的道法。所以,并不是將識境除滅,然后待智境顯露,而是通過觀修生起決定,現證識境為智境的自顯現,由是于識境中自解脫。 所以,我們絕不是設法將心中的污垢挖出來加以清除,亦不是進入一種出神的無意識狀態(tài)來令了別不起。可是,這兩種教法,卻恰恰是目前流行的“大圓滿”教法。學人追隨著它,可能覺得情緒穩(wěn)定,甚至有救贖的感覺,只可惜,這卻正是為輪回建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