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馬/列/毛/鄧經典理論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變革:從理性的批判到實踐的批判

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變革:從理性的批判到實踐的批判

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變革:從理性的批判到實踐的批判

定 價:¥22.00

作 者: 叔貴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恩格斯著作

ISBN: 9787010070629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28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馬克思同近代所有資產階級思想家在宗教批判方面的根本區(qū)別在于,近代的宗教批判是理性理論的批判,不否定宗教本身,而馬克思是現(xiàn)實的批判、實踐的批判,是對宗教的根本否定。馬克思要求把對宗教神學的批判變成對現(xiàn)實的國家政治和法的批判。因此,近代的宗教批判同馬克思的宗教批判相比,在階級背景、理論基礎、批判方式、批判目的、批判結果等方面,都有本質的改變。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的本質,創(chuàng)立了實踐思維方式,建立了唯物史觀,這三者之間是孰先孰后?三者之間在邏輯上是什么關系?同時,馬克思的宗教批判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變革:從理性的批判到實踐的批判》對于這些重要理論問題,做出了富有啟發(fā)性的探索和闡釋。這是一種具有理論氣質和學術旨趣的研究,相信讀者不僅可以從書中領略到作者的學識,而且可體驗到作者的理論精神。

作者簡介

  叔貴峰,男,漢族,1970年生,遼寧省沈陽市人,1993年本科畢業(yè)于沈陽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002年碩上畢業(yè)于沈陽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yè),2007年博上畢業(yè)下吉林夫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先后師從于高清海和高文新兩位教授。1993年至今,工作于沈陽師范大學,現(xiàn)任馬克思豐義學院副院長,馬克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和宗教哲學的研究,在《社會科學戰(zhàn)線》、《社會科學輯刊》、《學習與探索》、《科學社會主義》等全國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編、副主編教材各1部,主持遼寧省社科聯(lián)及校博士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獲遼寧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等獎1項。

圖書目錄

導言:30年來馬克思宗教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第1章:從本體的設立到本體的信仰——從古希臘哲學到中世紀哲學對于宗教的批判歷程
一、古希臘哲學對原始宗教的批判
(一)古希臘自然本體論哲學源于對原始宗教神話的批判
(二)本原存在方式的轉變:由物質存在的方式到理性的存在方式
二、中世紀哲學對上帝本體的信仰
(一)基督教的哲學打造
(二)中世紀基督教神學關于上帝存在的哲學證明
第2章:理性領域神學批判的終結——從近代哲學到德國古典哲學對于宗教神學的批判
一、近代哲學的宗教批判
(一)近代唯理派的宗教批判
(二)近代經驗派和無神論對于上帝的批判
(三)近代哲學在宗教夯b判中陷入了自身的理論困境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從理性的批判到上帝的道德化
(一)康德的哲學革命與宗教批判
(二)康德的宗教批判對哲學的影響
(三)康德在哲學和宗教批判中存在的問題
三、黑格爾哲學對宗教的批判:上帝人本化的完成
(一)上帝的人本化與形而上學的最高形式
(二)宗教批判在理性領域的終結及其現(xiàn)實轉向
第3章:宗教批判回歸現(xiàn)實之路——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論前提
一、施特勞斯的宗教批判
(一)隱藏在“神跡”下的背叛
(二)施特勞斯對于“神跡”的歷史主義考察
(三)施特勞斯宗教批判的進步意義
(四)施特勞斯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二、鮑威爾的宗教批判
(一)鮑威爾的“自我意識”理論
(二)“自我意識”對宗教的批判
(三)鮑威爾對宗教批判的進步意義
(四)鮑威爾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三、施特勞斯和鮑威爾在宗教批判史上所起到的歷史性作用“
(一)完成了黑格爾理性批判原則與現(xiàn)實宗教之間的連接
(二)完成了基督教從教條批判、教義批判向基督教哲學批判之間的連接
(三)完成了黑格爾“絕對精神”與“人”之間的連接
(四)完成了從基督史到人類史的連接
四、費爾巴哈對宗教的批判
(一)費爾巴哈實現(xiàn)了人向自然基礎的回歸
(二)費爾巴哈對于宗教的批判
(三)費爾巴哈宗教批判的局限性
(四)武教存在根據(jù)的現(xiàn)實轉向
第4章:宗教存在根據(jù)的顛覆——馬克思的“人性”革命
一、馬克思人性觀變革的理論基礎和前提
(一)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展示人性觀發(fā)生變革的理論平臺
(二)感性物質活動的至上性是馬克思人性觀變革的理論基礎
(三)馬克思“人的感性活動”的具體含義
二、馬克思人性觀變革的基本內容
(一)將費爾巴哈以自然為基礎的人改造成為以感性活動為基礎的人
(二)將人從費爾巴哈的精神中的類存在物改造成為社會實踐中的類存在物
(三)將費爾巴哈的精神性的“類關系”改造成為現(xiàn)實性的“社會關系”
三、馬克思人性觀對宗教存在根據(jù)的顛覆
(一)宗教不屬于人的真正的“類生活”
(二)生產領域中異化成為宗教存在的決定性因素
第5章:宗教批判的革命性轉向——馬克思對社會現(xiàn)實的挑判
一、宗教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馬克思宗教批判革命性變革的標志
(一)原始宗教最初是人們基于實踐活動的一種精神產品,是人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過程的意識形式
(二)異化后的私有財產生產過程使得自然宗教發(fā)展成為宗教神學
(三)宗教成為私有制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實現(xiàn)的革命性變革
(一)從批判對象上看,由單純的基督教批判轉變?yōu)閷σ磺凶诮痰呐?br />(二)從批判的神秘性內容上看,由揭露宗教的秘密轉向揭露商品的秘密
(三)從批判的方式上看,由理性的批判轉變成為行動的批判
(四)從批判的根據(jù)上看,由認識根據(jù)的批判轉向社會根據(jù)的批判
(五)從宗教批判的結果上看,由宗教的批判轉向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
三、馬克思在宗教批判上所實現(xiàn)的變革是馬克思哲學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所實現(xiàn)的是一場帶有全面性的哲學變革
(二)馬克思的宗教批判所實現(xiàn)的革命性變革豐富了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內容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