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把西方電影理論史分成:前語言時期、語言時期和后語言時期。這三個歷史時期的劃分是對西方電影理論史的一種全新的分類。意大利電影史學家基多·阿里斯泰戈在其代表作《電影理論史》中對電影藝術理論史的描述基本上是沿時間軸線展開的。他關注了卡努杜、謝爾曼·杜拉克、普多夫金、愛因漢姆和巴拉茲等電影藝術家在理論方面的深刻而富于積極意義的工作。基多·阿里斯泰戈把一部電影理論史分類為:(1)創(chuàng)始者(2)組織者(3)普及者三個時期。他認為,路易·德呂克、漢斯·里希特、謝爾曼·杜拉克與摩西納克的工作屬于創(chuàng)始者時期,而巴拉茲、普多夫金、愛森斯坦、愛因漢姆則屬于組織者時期,保羅·羅沙、雷蒙·斯波梯斯伍德等屬于普及者時期。基多·阿里斯泰戈認為:“電影史基本上是沿著創(chuàng)始者時期、組織者時期、普及者時期這樣一種時間沿革關系,從過去走到了現(xiàn)在并走向未來?!卑⒗锼固└甑墓ぷ魇亲坑谐尚У?。他至少試圖把電影理論史作為藝術理論史的專門史來獨立地考察和描述。然而他的這種考察和描述隱含了一個前提:電影理論史是一種自然形態(tài)的進化史。在他的工作中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對電影理論史革命性、斷裂性的描述。電影藝術迄今為止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電影藝術理論,從較為系統(tǒng)的形態(tài)上看,大約七八十年的歷史。本書對這七八十年的電影藝術理論史進行的“前語言”、“語言”、“后語言”時期的標定,不僅僅遵循了歷時態(tài)的基本時序坐標,更重要的是對電影藝術理論史上的斷裂點進行劃時代的標定。我們的基本思想是:藝術理論史作為人類文化史,更是作為人類歷史進程,不是也不可能是只有量的自然積累和形態(tài)的自然進化,而沒有質的涅磐?!”緯盐鞣诫娪袄碚撌贩殖桑呵罢Z言時期、語言時期和后語言時期。這三個歷史時期的劃分是對西方電影理論史的一種全新的分類。主要介紹了喬托·卡努杜的第七藝術宣言、路易·德呂克的上鏡頭性理論、純電影理論與電影先鋒派; 超現(xiàn)實主義電影、表現(xiàn)主義電影、印象派電影;梅里愛的神話影像系統(tǒng)和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簡單的回顧;庫里肖夫效應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論;西方紀錄電影簡史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