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探研》所收錄的學術文章主要是針對現(xiàn)代國際關系史,特別是綏靖政策問題的研究較多,如《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重整軍備與綏靖外交》、《論“不干涉”政策的創(chuàng)始者及其動機》等。此外,還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和蘇聯(lián)史的研究,如《中國抗日戰(zhàn)爭與國際關系(1931-1945)》、《列寧論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等。通過《世界史探研》的閱讀,讀者將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現(xiàn)代史研究成果。中西會通,才能成為一流學者,上述我的諸位老師都是這樣的史學家。再說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我們中國人研究外國史,首先要為中國讀者服務,不懂中國史怎么能行呢?第三,要刻苦鉆研,功夫到了,自然有成。我讀大學時,老師們告誡說:“你們畢業(yè)后,一年能寫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就不錯了,不要貪多?!泵髂┣宄醮髮W者顧炎武批評當時的一種不良學風,就是“速于成書,躁于求名”,我們今天仍應引以為戒。第四,學問是畢生事業(yè),一息尚存,就要研究下去。已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白壽彝先生在90歲的時候出齊了他主編的《中國通史》(12卷,22本),但他開始這項工作時已經70歲了,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毅力,何等的獻身科學的精神!我在80年代初協(xié)助他搞北京史學會工作,故對這件事了解得非常清楚,深受教育。以上幾點,不過老生常談。遲暮之年,也提不出什么高明見解,姑且寫出,以供中青年學者參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