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中華文化與屈原
一 不妨從目的出發(fā)--屈原詩歌民族屬性的再考察
二 青藏高原與珠穆朗瑪--楚文化與屈騷
三 放開眼界--考古文化證明的屈騷外來文化背景
四 古老的先進與現代的落后--楚國音樂與古希臘音樂的比較和反思
五 言為心聲--屈原文化心理試探
六 各師成心,其異如面--與儒、道、法、墨文化心理的比較
第二章 屈原與中華文化
一 魂兮,歸來--屈原與中華民族精神
二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屈原的生死觀及與儒、道兩家之異同
三 恐修名之不立--屈原與儒、墨、道、法諸家人格觀之比較
四 內美與修能--屈原與中華文化精神
五 發(fā)憤以抒情--屈原與中國文學精神
六 齊吳榜以擊汰--屈原精神與龍舟文化
七 浴蘭湯兮沐芳--曹植對屈騷的繼承及意義
八 及前王之踵武--鮑照對屈騷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三章 屈學研究史與中華文化
一 由歷史看未來--近三百年楚辭研究史的學術文化啟示
二 自信與自疑--四百年《天問》研究與疑古思潮
三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屈學研究與考古文化
四 一枝獨秀--清代楚辭研究中的直覺感悟法
五 兩朵奇葩--吳世尚、弗洛伊德兩“白日夢”理論之比較
六 認識自己--新楚辭學構建與新世紀古代文學研究使命
附錄
論“屈原否定論”的方法性錯誤
屈原晚年行蹤理測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