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太空第一步” ——《中國神舟:從載人飛天到太空漫步》精彩上市飛天,一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奔月,一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2008年9月25日,在成功發(fā)射月球探測衛(wèi)星之后不到一年,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實力再次向太空發(fā)起挑戰(zhàn),實現(xiàn)太空行走,邁出了中國人的“太空第一步”。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也繼聯(lián)合國家探月中心出版《中國探月》之后,再次聯(lián)合中國宇航學會聯(lián)合修訂推出了《中國神舟:從載人飛天到太空漫步》,并且在發(fā)射的第一時間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可以說,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遨游太空,探索太空就有著一種強烈的渴望,而在新中國這一切正在逐漸變成現(xiàn)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就開始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尤其是隨著“863”計劃的出臺,更加推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并且確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戰(zhàn)略。第一步是發(fā)射無人和載人飛船;第二步是實現(xiàn)太空人出艙行走與空間飛行器對接,建立小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是建造大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艱苦的奮斗,中國正在穩(wěn)步地按照既定的戰(zhàn)略前進著,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著中華民族那自古以來的千年飛天夢,不變太空情。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第一次實現(xiàn)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楊利偉實現(xiàn)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飛天夢想。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升空,將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并開展了我國的首次太空空間實驗活動。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升空,乘載著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名航天員,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并由翟志剛首次進行了太空行走,邁出了中國人的“太空第一步”。與神舟六號相比,神舟七號最大的變化有三處:一是執(zhí)行航天員出艙活動;二是飛船滿載,三名航天員最長飛行五天;三是飛行期間要進行一些衛(wèi)星通訊的新技術試驗。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出艙翱翔,突破了很多關鍵技術:第一次建成亞洲最大的失重水池;第一次研制使用艙外航天服;第一次采用臍帶技術,等等這些都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又登上了一個新臺階。三次載人飛行的巨大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飛天夢,讓國人充滿自豪和驕傲,也讓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為了讓更多的炎黃子孫了解到中國航天工程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歷程,中國宇航學會編著了《中國神舟》一書,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旨在讓更多的大眾更全面地了解中國從載人飛天到太空漫步的詳細歷程,介紹了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的全部信息,并以取得的輝煌成就為主線,系統(tǒng)地介紹了許多相關的科學原理和知識,包括神舟號載人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國航天員以及太空實驗成果等。該書采用銅版印刷,圖文并茂,制作精良,值得大眾收藏。書中眾多的彩圖也大大地豐富了該書的內容,讓讀者在輕松閱讀該書的同時,可以更加形象、更加深刻地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如長征火箭的架構圖、飛船的組裝過程、飛船在太空的行程、航天員的訓練儀器和過程、國產航天服的造型以及航天員的飲食等都利用真實或模擬的圖片進行了生動的闡釋?!吨袊裰邸芬粫蓹嗤<抑v解航天科學和中國的航天歷程,并對圖片和文字進行了精心的編排,以方便廣大讀者能更快、更好、更多地了解到中國載人航天的相關知識和信息。讀者可以在輕松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系統(tǒng)的航天知識,通過生動的圖片感受科技進步。 總之,這是一本集科學性、權威性、知識性于一體的經典科普讀物,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