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遺癥
一、頭針為主 施以抽添法/2
二、風府一啞門 振奮督脈陽氣/3
三、陽經經穴為主 長針透刺 /4
四、隨癥選穴 接氣通經/5
五、瀉火補虛 針藥并用 /6
六、治分三步 綜合運用 /9
七、頭體針并用 隨癥取穴/10
八、頭穴為主 配以腰骶腧穴/11
九、風池為主 隨癥配穴/12
十、人迎為主 氣至病所/13
十一、辨證選經 排列針刺/14
十二、梅花針為主 配以多針刺 /14
十三、醒腦開竅 重在手法/15
郁證
一、頭穴為主 配導引吐納/19
二、辨證分型 重用督脈經穴/21
三、證分四型 分期治療/22
四、針藥并用 疏調肝脾腎/23
五、互動式針刺 貴在調神/24
六、針刺為主 解郁調神/25
七、針刺夾脊配耳壓 疏肝解郁/26
八、體耳針并用 疏肝寧心/27
九、大調神 開四關/28
十、電針智三針配小柴胡湯/29
十一、八脈交會穴為主調理腦神/30
十二、針刺天谷八陣 調神解郁/31
眩暈
一、頭穴為主 矩陣針刺/34
二、主穴二個調督益腎/35
三、平肝潛陽 熄風開竅/36
四、調補髓海 重鎮(zhèn)止暈/37
五、傳統(tǒng)針刺 標本兼治/38
六、定眩舒肝 重在手法/39
七、實眩十法 虛眩五法/40
八、滋陰潛陽 化痰降沖 /42
九、項叢刺配穴注標本兼治/43
附:頸性眩暈
一、辨證取穴疏通經絡/45
二、溫針頸夾脊溫陽補氣/47
三、針刺配刺絡拔罐行氣活血/47
四、針推并用 宣通氣血/48
五、小醒腦針法祛痛止暈/49
六、傍刺天柱疏調營衛(wèi)氣血/50
七、經絡辨證 局部取穴/51
八、獨取大椎 重在手法/52
九、針刺配穴注 隨證施治/52
十、綜合治療 功效卓著/53
十一、獨取大杼 溫針灸/55
胸痹
一、證分三型 辨證取穴/57
二、辨證分型據證選穴/58
三、艾灸膻中 擇時施治/59
四、針灸并用 立時見效/60
五、針內關膻中 加然谷放血/61
六、穴位旋轉走罐通經活絡/62
七、補瀉兼施標本兼治/62
八、丘墟為主 辨證配穴/63
九、益心氣 通心陽/64
心悸
一、穴取心包經 氣至病所/66
二、三陰交一內關 先后針刺 /67
三、緩慢進針 控制針感/68
四、經驗選穴 眼針心區(qū) /69
五、獨取內關 調整心率/70
六、安神鎮(zhèn)驚 養(yǎng)血寧心/7I
七、辨證施治 標本兼顧/7I
頭痛
一、大椎為主 刺血拔罐/74
二、刺血為主 辨證施治/75
三、辨證合辨病 針刺加埋針/77
四、四關為主 辨證配穴/78
五、遠近配穴 重針刺方向/78
六、風池百會通絡止痛/79
七、辨經與辨證并重 隨證取穴/81
八、梅花針叩刺 痛減癥除/82
九、肓俞一合谷一風池 順序進針/84
十、風池一太沖 隨因配穴/85
十一、辨證分型 循經刺血/86
十二、啞門深刺為主 隨癥加減/87
十三、針刺四關 配通天刺 /88
十四、針藥并用 通絡止痛/89
十五、辨證分型 鋒勾針施治/90
十六、頭皮針為主 配導引吐納/91
十七、溫針穴注 疏通經絡/93
十八、辨證取穴 針灸并用 /94
失眠
一、背俞穴為主 重手法/97
二、針藥并用 平調陰陽 /98
三、艾灸涌泉取效迅速/99
四、艾灸配捏脊 協(xié)調陰陽 /99
五、主穴兩個 大陵一失眠/100
六、辨證分型 巧用對穴/101
七、耳穴貼壓 鎮(zhèn)靜安神/102
八、六交會穴為主 辨證加減/104
九、芒針透刺 交通陰陽/104
十、皮內針埋針調整臟腑/105
十一、溫針灸 調陰陽/106
十二、補陰抑陽 平衡蹺脈/107
十三、治療失眠 重在調治內臟/J08
十四、頭五針為主 辨證取穴/108
十五、證分五型 取穴各異/109
十六、穴注與艾灸 兩法合用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