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川地方戲曲的具體內容、演出形式、聲腔流變等問題,已有諸多學者做出有價值的研究與討論,此處不贅。然有一問題卻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釋,即多種戲曲形式緣何能在此地得以存續(xù)?其中有何根由?由此問題實際上也引發(fā)了另一問題的提出,即如何選取研究戲曲的角度或者視野。竊以為,由戲曲而戲曲的研究是有充分必要的,但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去審視戲曲也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由此,我們試圖從戲曲與地方社會的關系這一角度來考察臨川戲曲,通過對戲曲與地方社會互動的關系進行考察,對戲曲功能流變過程的探究,以求冀望能解釋戲曲與社會生活方式的結合、戲曲與宗族社會的結合的必要性與必然性。誠然,由于水平所限,研究目的與研究結果未必能相互吻合,但此研究路徑我想是值得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