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租行為是一種常見的經濟活動,不論在哪種政治制度、經濟體制下都有它的蹤跡。本書采用古典經濟學的傳統(tǒng)方法研究尋租行為,從界定租金、經濟租金、尋租等經濟學基本概念入手,全面考察租金的形成方式、尋租主體的決策過程、尋租行為的一般規(guī)律、尋租產生的制度環(huán)境以及尋租引起的經濟效應,以此最終完成尋租理論的一個基本分析框架的構建。全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簡要歸納尋租理論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缺陷,同時提出問題,介紹基本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第二章回顧新古典尋租理論產生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脈絡,同時指出現(xiàn)有尋租研究在理論上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與研究失誤之處。第三章是全書的基石,從經濟學的源頭探究租金的本質、來源、生成途徑與決定方式,通過引入“一般租金”概念重新界定經濟租金。第四章則在一般意義上討論尋租行為,包括經濟租金的生成規(guī)律和行為主體實現(xiàn)經濟租金的基本途徑,在全面考察和分析各種尋租現(xiàn)象的基礎上,提出判定尋租行為的兩個基本標準,把尋求一般租金行為從尋租行為中成功分離出來,解決了新古典尋租行為理論上長期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接著,提出并討論了尋租面臨的8種約束條件,最后建立了一個初步的一般尋租動態(tài)模型。第五章致力于尋租主體的行為特征研究,從新的角度對尋租行為主體進行分類,通過具體實例研究尋租決策過程,首次將集體尋租納入尋租研究范圍。第六章集中探討尋租可能產生的各種效應,考察分析尋租可能造成的經濟后果,提出尋租行為經濟后果的評價標準,最后從正、反兩方面對尋租效應進行了全面總結。第七章主要在制度層面上研究尋租與制度變遷的交互作用,比較分析不同制度環(huán)境下的尋租活動特征,探索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引導及控制尋租,尤其是非合意性尋租行為。并針對具體尋租活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第八章將前面幾章理論探索所取得的成果運用于中國現(xiàn)狀的分析,闡述中國改革的基本特征,依據(jù)本書的理論研究成果闡述了中國經濟為什么會在尋租盛行的條件下仍然能夠取得持續(xù)高速增長的原因,并根據(jù)中國改革的特點和基本約束條件就中國下一步的行政改革走勢和具體步驟進行了預測。第九章總結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同時提出在尋租基礎理論、尋租理論應用和學科交叉研究等三個方面值得深入探索的一些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