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圖是對概念的二維等級表征形式,顯示了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圖對概念進行組織,能夠使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的結構。在西方國家,關于概念圖的研究非常豐富,然而在教學中利用概念圖作為認知模式來幫助教師引導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理解知識的研究很少,特別是我國對概念圖進行深入研究的很少,所以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對概念圖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學科知識為媒介,對概念圖促進認知和評估知識結構的功能進行了實驗探索。研究共分為六大部分:導論、對概念圖促進認知的元分析、對概念圖促進認知的實證研究、對概念圖評估知識結構的探索、論文的綜合討論和結論、附錄。第一部分導論,是對概念圖既往研究的概括和評論,對以后的研究進行導引。綜述包括:概念圖的介紹、理論基礎、概念圖的研究綜述、概念圖的結構和應用于評估的問題探討。其中“概念圖的結構和應用于評估的問題探討”是對綜述其余部分的總結和評論,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部分依據(jù)認知心理學理論提出了概念圖具有多種結構形式的合理性,提出概念圖評估知識結構應該采納的合理形式。第二部分元分析,目的是對以往概念圖的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元分析的結果將為實驗的設計和討論奠定基礎。第三部分包括三個研究。研究一,利用概念圖作為認知導引講解課程后學生表征知識的方式調查;研究二,探索概念圖能否促進初二學生對科學課程知識的認知;研究三,探索概念圖能否促進初三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認知,探索學生對概念圖這一促進認知工具的態(tài)度,探察概念圖這一視覺表征知識的工具能否提高依存性學生科學學習的能力。第四部分包括三個研究。研究一,利用概念圖評估專家和新手的知識結構;研究二,探索利用概念圖評估大學生物理知識結構的合適方法;研究三,探索利用概念圖評估研究生教育統(tǒng)計課程知識結構的合適方法。第五部分討論了概念圖的局限性,總結了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重申了概念圖作為元認知工具在促進學生認知和評估知識結構方面的功能。第六部分給出了問卷和訪談的部分原始材料。本研究獲得的主要結論:1.概念圖具有深厚的認識論、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基礎:認識論和認知心理學理論說明原有的概念圖評估方法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認知心理學理論支持概念圖存在多種結構形式。2.對以往概念圖在認知領域的研究的元分析表明:概念圖促進認知領域的學習和態(tài)度。3.遵循認知負荷等關于促進認知的理論,教師利用概念圖引領教學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好方法;利用概念圖引領認知可以被我國學生理解和接受;教師利用概念圖引領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成績,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概念圖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利用概念圖教學有利于提高場依存性認知方式和學習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科成績。4.概念圖能夠區(qū)分專家和新手的知識結構;利用概念圖添圖試題可以評估學生的知識結構,概念圖添圖試題適合用于閉卷考試形式;利用學生制作概念圖的方法可以評估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