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細胞信號轉導研究技術

細胞信號轉導研究技術

細胞信號轉導研究技術

定 價:¥62.00

作 者: 李俊發(fā),賀俊崎 主編
出版社: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生物醫(yī)學研究技術叢書
標 簽: 細胞學

ISBN: 9787811360370 出版時間: 2008-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目前,生物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突飛猛進,繼20世紀遺傳密碼、基因轉錄、翻譯和蛋白質修飾等基本規(guī)律的研究獲得突破之后,如何控制細胞的基因表達、增殖、分化和發(fā)育等細胞信號轉導過程將成為本世紀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最大挑戰(zhàn)。細胞信號轉導主要以細胞感受、轉導機體內外環(huán)境信息的分子通路、生物個體發(fā)育過程中調節(jié)基因表達和代謝生理反應等為其主要的研究內容。它不僅涉及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和免疫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領域,而且與臨床醫(yī)學中的一些重大疾病的發(fā)病和治療密不可分。因此,近年來細胞信號轉導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生命科學界的廣泛關注,有關細胞信號轉導方面的研究論文大量地出現(xiàn)在與生命科學有關的期刊中。細胞信號轉導幾乎涉及細胞內所有的生理活動。獨立的生物體,如酵母和細菌,在溫度、滲透壓和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變化時,通過合成所需蛋白質,來提高自身在一定條件下的生存能力;有活動能力的細胞在遇到趨化因子時,向源頭移動;對于動物,腎上腺素加強細胞的新陳代謝,生長素促進細胞進行基因復制與分裂;生物在多變,甚至于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對于這些生命現(xiàn)象內在的分子機制,即細胞識別刺激并把這種識別轉變?yōu)榉磻倪^程的了解,都依賴于我們對細胞信號轉導知識的積累。

作者簡介

  李俊發(fā),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首都醫(yī)科大學神經生物系副主任、分子生物學實驗測試室主任,兼中國生理學會理事、北京生理科學會秘書長、《生理通訊》主編、《基礎醫(yī)學與臨床》常務編委和《中華眼底病雜志》編委等學術職務。2006年6月在首都醫(y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專業(yè)獲理學博士學位;1996~2001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做訪問學者;2005年在美國德州大學醫(yī)學部(uTMB)做訪問研究員。從事細胞信號轉導、蛋白質化學修飾,以及腦缺血/低氧性損傷和適應形成的細胞分子機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近5年獲得國家、部和市級科研和人才基金等14項課題資助,其中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目前已在國內外發(fā)表論文80余篇,其中在J Biolchem和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SCI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9篇。賀俊崎,男,博士,北京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博士生導師。1998年在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1998-2003年在美國Emoryuniversity學習;2003~2004年在Emory university任職。賀俊崎教授所從事的研究方向為細胞信號轉導與蛋白質組學,目前著重研究PDZ蛋白細胞信號轉導通路及PDZ蛋白的生物學功能。研究工作獲國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教委重點課題、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獎勵計劃以及北京市優(yōu)秀人才獎勵計劃等多種基金資助。多項研究成果發(fā)表于J Biol Chem、Oncogene等多種國際著名期刊上。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細胞信號轉導基本理論
第1章 配體與受體簡述
第2章 G蛋白及其偶聯(lián)的效應酶
第3章 蛋白激酶與蛋白磷酸酶
第4章 蛋白激酶C與細胞信號轉導
第5章 蛋白結構域與細胞信號轉導
第6章 鈣離子與細胞信號轉導
第7章 受體酪氨酸激酶與細胞信號轉導
第8章 非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與細胞信號傳導
第9章 受體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與細胞信號轉導
 第10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與細胞信號轉導
第二部分 細胞信號轉導研究技術
 第11章 生物樣品采集、貯存及預處理技術
 第12章 蛋白質分離純化技術
 第13章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技術
 第14章 蛋白質染色技術
 第15章 蛋白質印跡技術
 第16章 雙向電泳技術
 第17章 蛋白質免疫沉淀技術
 第18章 染色體免疫共沉淀技術
 第19章 凝膠電泳遷移率變動分析技術
 第20章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第21章 哺乳動物細胞中基因瞬時表達技術
 第22章 RT-PCR技術
 第23章 RNA干擾技術
 第24章 DNA點突變及報告基因熒光素酶技術
 第25章 蛋白質半衰期檢測技術
 第26章 B-0連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位點檢測技術
 第27章 蛋白質甲基化研究技術
 第28章 生物質譜技術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