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是儒學的基本典籍,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影響至深至遠的重要文獻之一。在中國古代,堪與十三經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對這兩大文化支柱,無論是諸子還是詩文,其中雖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卻往往只能站在歷史舞臺的邊緣,雖以撼動其中心的地位。十三經的成書年代,至今爭論不休。然而易經、尚書形成于西周;詩經始于西周而成于春秋;儀禮、周禮、禮記基本編定于東周,漢代有所變更;左傳、論語、孟子、爾雅成書于戰(zhàn)國;孝經古本完成于戰(zhàn)國,而改定于漢初;公羊傳、榖梁傳寫定于漢代,基本內容源出于孔子弟子之說,還是大體可信的。本書是儒家十三經之一,是學習、研究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文獻。漢代有鄭玄作注,唐代有孔穎達為之正義,都是古人對《禮記》的注釋,是今人閱讀研究《禮記》的重要版本。今歸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經注疏》,由呂友仁先生擬影印宋紹熙刻本《禮記正義》校以品本,并將唐陸明《經典釋文》中《禮記音義》,分別插入經、注各條之下,以方便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