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翎(1933-1989),本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自幼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文藝基礎深厚。1947年隨家人移居香港,開始接觸還珠樓主、白羽、王度廬、朱貞木、鄭證因等人的武俠小說,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等書尤為喜愛。1957年至臺灣入政治大學政治系,始終不能忘情于武俠小說,大二時試作《關洛風云錄》,并一舉成名,繼而休學一年,集中時間與精力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獲得更大名聲。大學畢業(yè)后,雖擔任過報社記者、編輯等職,但其主要精力仍用于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發(fā)表了很多作品,在當時臺灣受到熱烈歡迎。先后署有“吳樓居士”、“司馬翎”、“天心月”三個筆名。他的創(chuàng)作全盛期從1958年開始,以1965年為界分為前后期,到1971年他改行經商,停止了武俠小說的集中撰寫。后來偶有所作,但已不能與其以往之作品媲美。1989年逝世于故鄉(xiāng)汕頭,可謂盛年早逝。司馬翎為臺灣武俠“三劍客”及“四大天王”之首,文筆清新脫俗,間有現代意味,尤善于運用推理手法鋪陳故事情節(jié),又常在刀光劍影中巧妙注入一段武學闡釋或人生哲理,令讀者心領神會,收獲良多。其作品斗智斗力處往往令人拍案稱絕,首創(chuàng)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在情感描寫方面,則善寫男女主人公為情所困的心理變化。他被稱為“超技擊綜藝俠情派奇才”、“武林奇葩”、 “武林智多星”、“還珠以降金庸之外最具才華者”,對古龍、黃易、上官鼎、易容、蕭逸、蕭瑟等武俠小說家都有極大影響。然世代交替以來,司馬翎小說被冠以“蒙塵的明珠”之稱,此皆由于其問世后,正值臺灣武俠出版界不規(guī)范操作之舉極盛時期,作者又盛年早逝,其作品被瘋狂冒名,客觀卜造成作品維護不力,以致被偽書及他作掩埋擠壓,不為世所廣知。今司馬翎作品之眾多推崇者并出版者合力重推其作,以期使這一“蒙塵的明珠”不再“蒙塵”,代之以煥然一新的面貌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