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國歷代文論選新編(精選本)》新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調整體例。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增加“作者簡介”;每篇都作注釋。作者簡介部分,除了介紹作者的生平概況之外,還簡要地指出其文論的主要觀點,使讀者聯系選文對該批評家有更為全面的了解。選文每篇作注,不再將無注的選文列為“附錄”,便于學生學習。二、重選篇目。重選篇目的原則是,一求精,二取新。舊編正文加附錄,內容繁多,若每篇作注,篇幅過大,不適合教學使用,故而精簡了篇目。增加的新篇,除新發(fā)現的材料和過去有所忽略而又比較重要的材料外,主要是金元以后有關小說、戲曲、詞論等部分,以使全書的內容更加協調,更加符合中國文論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三、另寫說明。全部說明文字,重新撰寫。力圖擷采新的研究成果,以更加科學的觀點來評析每一篇入選作品的內容、意義及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等。四、重新注釋。新的注釋吸取了當代新的研究成果,力求正確、簡要、明了,并適當地增加了拼音音注。凡舊注有所缺略或不盡妥善之處,則予以補充、訂正。四卷本《中國歷代文論選新編》內容較為豐富,比較全面地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基本材料,為高校中文系本科與研究生的教學提供了方便。但從目前高校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的具體情況來看,所選的篇幅就顯略多。為此,作者從四卷本中精選了73篇,并對一些篇章文字與注釋作了刪節(jié),以求抓住要害,突出重點,在這有限的篇幅中反映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整體脈絡和基本理論,既便于初學入門,又為以后進一步的研修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