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農業(yè)基礎科學中國土壤質量(精)

中國土壤質量(精)

中國土壤質量(精)

定 價:¥298.00

作 者: 曹志洪、周健民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土壤質量研究系列專著
標 簽: 農業(yè)基礎科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226297 出版時間: 2008-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70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土壤質量》以“973”項目“土壤質量演變規(guī)律與持續(xù)用”(編號G19990118)的研究成果為主線編著而成,是“中國土壤質量研究系列專著”之一。《中國土壤質量》分四大部分:笫I部分(含第一至第三章)闡述土壤質量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土壤質量時空變異特征;第Ⅱ部分(含第四至第七章)闡述土壤圈層內、外的物質交換與土壤質量演變的關系;第Ⅲ部分(含第八至第十一章)闡述四大類耕地土壤的質量現(xiàn)狀、演變規(guī)律、定向培育與持續(xù)利用;第Ⅳ部分(含第十二章)闡述已取得的進展、不足和展望。《中國土壤質量》對從事土壤、地理、資源、環(huán)境、生態(tài)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教育和學習人員,以及政府、企事業(yè)單位負責牛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人員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曹志洪,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國際土壤學會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席;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際科學基金會評審專家、全球土壤修復網絡亞洲中心主任、韓國農業(yè)部學術顧問和三本國際雜志編委。長期從事土壤農化研究,主持過多項國際合作和國家省部(院)級研究項目,多年來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其中英文60余篇、SCI收錄46 篇,國際會議特邀報告17篇)。出版專著3本,編著中英文論文集各3部,主校翻譯英文著作1部,多次獲國和省部(院)級科技進步獎,1990年獲國務院專家津貼,1992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4年獲江蘇省勞模稱號。周健民,男,1956年7月生,漢族,江蘇贛榆人,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學位,研究員,農工黨成員,200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9月贛榆縣中學教師、1978年2月南京大學化學系催化專業(yè)學習、1982年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農業(yè)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4年1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植物營養(yǎng)研究室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其間:1987年6月至1988年7月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訪問學者)、1989年1月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土壤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995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植物營養(yǎng)研究室副研究員、副主任、1997年1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和植物營養(yǎng)研究室主任(1997年1月研究員)、1997年5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助理、1998年4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長(1998年4月博士生導師)、1999年1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2002年6月農工黨省委副主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2004年8月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2005年5月農工黨省委副主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2007年5月農工黨省委主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2007年12月起農工黨中央常委、省委主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2008年1月任農工黨中央常委、省委主委、省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十屆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十屆省政協(xié)委員。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土壤質量概論
第一節(jié) 土壤的組成及其功能
一、土壤的組成
二、土壤的功能
第二節(jié) 土壤質量概念的沿革
一、不同時期土壤質量的概念
二、土壤質量的科學定義
三、“973”項日啟動的土壤質量研究是我國現(xiàn)代土壤學發(fā)展的里程碑
四、土壤質量研究的戰(zhàn)略目標是為生態(tài)安全、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節(jié) 土壤圈層理論與土壤質量研究
一、土壤圈層理論的科學內涵
二、土壤圈層理論是我國土壤質量研究的理論指導
第四節(jié) 土壤圈層內外的物質交換是土壤質量演變的驅動力
一、我國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與土壤質量演變
二、人為活動與土壤質量演變
第五節(jié) 我國土壤質量研究的內容、重點和特色
一、土壤質量研究的核心內容
二、土壤質量研究的量化指標和評價體系
三、我國土壤質量研究的霞點
四、我國土壤質量研究的特色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土壤質量指標和評價咨詢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土壤質量的指標
一、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二、土壤肥力、環(huán)境和健康質量指標
三、土壤質量指標的篩選
四、土壤質量指標與土壤功能
第二節(jié) 土壤質量指標的量化表達
一、七壤質量指標的分級
二、隸屬度函數(shù)的建立和隸屬度值的計算
第三節(jié) 土壤質量的評價方法
一、土壤質量評價目的
二、評價的時空尺度與范圍
三、土壤質量評價的工作程序
四、土壤質量評價模型
第四節(jié) 四類重要土壤質量的基準
一、四類重要土壤的土壤質量評價最小數(shù)據集的確定
二、四類重要土壤肥力質量基準
三、上壤環(huán)境質量和健康質量基準
第五節(jié) 土壤質量評價咨詢系統(tǒng)(SQECS)
一、系統(tǒng)總體設計
二、土壤質量評價咨詢系統(tǒng)的設計
三、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四、系統(tǒng)運行環(huán)境
五、實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土壤質量的時空變異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土壤質量時空變異的科學內涵與研究方法
一、土壤質量在時問尺度上的演化
二、土壤質量在空間尺度卜的變異
三、土壤質量時空變異研究的樣點布置和樣品采集的原理
四、土壤質量圖的編制
第二節(jié) 四大案例地區(qū)的土壤樣品采集和研究方法確定
一、土壤采樣點的布置與樣品采集
二、資料收集
三、實驗室樣品分析
四、土壤肥力質量評價因子與模型
五、土壤健康質量評價因子與模型
第三節(jié) 案例地區(qū)耕地土壤肥力質量的空間分異特征
一、上壤全氮的空間分布特征
二、土壤速效磷的空間分布特征
三、土壤速效鉀的空間分布特征
四、主要耕地土壤肥力質最的空間分異趨勢
第四節(jié) 最近20年主要耕地土壤肥力質量的演變
一、土壤全氮的演變
二、土壤速效磷的演變
三、土壤速效鉀的演變
四、土壤肥力質量的演變特征
第五節(jié) 案例地區(qū)耕地土壤健康質量的空間分異特征
一、重金屬的空間分異
二、有機污染物的空問分異
三、土壤健康質最空問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土-氣間物質交換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土-氣間物質交換與全球變化
一、土壤碳、氮循環(huán)與氣體交換
二、全球變化與土壤質量演變的關系
三、土壤利用管理對土-氣間物質交換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土壤碳循環(huán)與土壤質最
一、土壤有機碳循環(huán)
二、中國土壤有機碳庫
三、土壤有機碳庫的動態(tài)演變
第三節(jié) 土-氣間CH4交換與土壤質量
一、CH4的生成、氧化和排放過程
二、稻FnCH4的排放規(guī)律
三、濕地CH4排放規(guī)律
四、土壤CH4排放鼠砰估
五、土壤塒大氣CH4的氧化
第四節(jié) 土-氣間氧化啞氮(N20)交換與全球變化的關系
一、土壤氮素轉化與N20生成
二、影響土壤N20排放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N2O排放量評估
第五節(jié) 大氣硫沉降對土壤硫平衡和土壤質量的影響
一、大氣硫沉降
二、大氣硫沉降與硫平衡
三、大氣硫沉降與上壤質量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土-水間的物質交換與水環(huán)境質量
第一節(jié) 土-水間的氮素交換與水體環(huán)境質量
一、土壤氮素隨徑流向水體的遷移
二、土壤氮素隨滲漏水向地下水的遷移
三、土壤氮素向大氣排放及其隨降水向水體遷移
四、向水體遷移的氮素來源主要是有機肥
第二節(jié) 土-水間的磷素交換與水體環(huán)境質量
一、農田土壤磷素經由地表徑流向水體遷移
二、土壤磷素經由滲漏水的縱向遷移
三、土壤磷索遷移的模型
第三節(jié) 殘留農藥在土-水問的遷移與轉化
一、土壤和水體中農藥的含量
二、土-水間農藥的遷移
三、土、水中農藥的降解
第四節(jié) 土-水間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與水質量
一、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與分布
二、土壤中重金屬的分級提取方法
三、土壤中重金屬形態(tài)的動態(tài)變化和分布
四、太湖水體受重金屬污染的狀況
五、太湖表層沉積物的重金屬污染狀況與形態(tài)分析
六、農田土壤重金屬在土-水系統(tǒng)中的遷移和歸宿
第五節(jié) 土-水間物質交換對土壤質量的反饋
一、雨水與土壤質量
二、灌溉水與土壤質量
第六節(jié) 阻截土壤污染物向水體遷移的對策和措施
一、控制肥料過量投入
二、科學利用畜禽廢棄物
三、生態(tài)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四、稻田是環(huán)境友好可持續(xù)利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五、環(huán)湖(沿河)水陸交叉區(qū)生物緩沖帶的建設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土壤-植物系統(tǒng)污染與修復及其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
第七章 土一巖間的物質交換及其對土壤質量與人畜健康的影響
第八章 紅壤土壤質量演變規(guī)律與持續(xù)利用
第九章 水稻土土壤質量演變規(guī)律與持續(xù)利用
第十章 潮土土壤質量演變規(guī)律與持續(xù)利用
第十一章 黑土土壤質量演變規(guī)律與持續(xù)利用
第十二章 中國土壤質量研究展望
附錄1 表格索引
附錄2 圖索引
附錄3 圖片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