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明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于世,《萬歷十五年》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萬歷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這本《萬歷十五年》,意在說明16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沖突時的側面形態(tài)。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沖突既開,恢復故態(tài)決無可能,因之而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chuàng)造歷史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