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讀這段描述:“遠處,海天相接的地方,它們好像并不愿意分開一樣,潔白的云親吻著海面,遠遠望去,好像是高原上的雪山,又似那纏纏綿綿的一生一世一雙人,虛幻得不像是人間。”短短的一段描述,傾訴了作者對北極純潔自然環(huán)境的熱愛,而且把自然環(huán)境與人拉近了。再讀吧:“今天看到冰山了……很干凈的白色,漂浮在大海中的流浪者,以天為蓋,以海為家。它一刻不停,繼續(xù)漂泊流浪,傾天地間絕世自由,不知所往何處……”作者對北極海域的冰山不光傾注熱愛,還淡淡地傾注了同情,同情它浪跡天涯地孤獨漂泊。對大自然如此,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也是如此。請品味這段感慨:“當我被那里的孩子單純無暇的眼神深深觸動時,當我被這里的人們對自然的尊崇與守護不經意中震撼時,心中對這方土地和土地所孕育的一方人生出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弊髡卟皇球唑腰c水地欣賞當地民族的文化,而是把自己融入到當地因紐特人的深情厚意之中。后生可畏,這不是老生常談,這是我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曾經九次赴北極科學考察,對北極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狀況應該有所了解,有所感悟,也寫過諸如《極地探險》?《夢幻北極》等科普圖書,也有感而發(fā)地寫過北極對我的召喚,傾吐過對候鳥北極燕鷗奔波于北極與南極之間的可敬、奮不顧身保護自己后代的可愛,感嘆過北極熊的可畏可愛……然而,在即將出版的《一個中學生的北極考察隨筆》一書中,孫燁同學卻能夠在短短的科學考察時間中初步悟出科學考察中的科學文化,悟出自己與中華民族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