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系統(tǒng)分析
1.1 結構化分析
1.1.1 自頂向下逐層分解
1.1.2 結構化分析步驟
1.2 系統(tǒng)流程圖
1.3 數據流圖
1.3.1 基本圖形符號
1.3.2 畫數據流圖
1.3.3 結構化分析方法的應用
1.4 數據字典
1.4.1 內容及格式
1.4.2 數據字典的實現
1.5 面向對象分析的基本過程
1.5.1 過程簡述
1.5.2 基本模型
1.5.3 主要活動
1.6 發(fā)現對象方法
1.6.1 系統(tǒng)責任
1.6.2 問題域研究方法
1.6.3 確定系統(tǒng)邊界
1.6.4 發(fā)現對象
1.6.5 審查和篩選
1.6.6 建立類圖的對象層
1.7 定義屬性
1.7.1 對象的屬性和服務
1.7.2 表示法
1.7.3 定義屬性
1.8 定義服務
1.8.1 狀態(tài)轉換圖
1.8.2 行為分類
1.8.3 發(fā)現服務方法
1.9 定義結構
1.9.1 一般特殊結構
1.9.2 發(fā)現一般特殊結構
1.9.3 結構的簡化
1.9.4 多繼承與多態(tài)性
1.9.5 整體部分結構
1.9.6 整體部分結構表示法
1.9.7 發(fā)現整體部分結構方法
1.10 實例連接
1.10.1 實例連接概念
1.10.2 實例連接表示法
1.10.3 建立實例連接方法
1.11 消息連接
1.11.1 消息的概念
1.11.2 表示方法
1.11.3 建立消息連接方
1.12 建立功能模型
1.12.1 畫出基本系統(tǒng)模型圖
1.12.2 畫出功能級數據流圖
1.12.3 描述處理框功能
第2章 系統(tǒng)設計
2.1 設計基本原理
2.1.1 抽象
2.1.2 細化
2.1.3 模塊化
2.1.4 軟件體系結構
2.1.5 程序結構
2.1.6 數據結構
2.1.7 軟件過程
2.2 體系結構設計
2.2.1 軟件結構圖
2.2.2 扇出和扇入與深度和寬度
2.2.3 模塊的耦合
2.2.4 模塊的內聚
2.2.5 結構設計一般準則
2.3 結構化設計
2.3.1 數據流的類型
2.3.2 過程步驟
2.3.3 變換分析設計
2.3.4 事務分析設計
2.3.5 混合流設計
2.3.6 結構化設計方法應用示例
2.3.7 設計后的處理
2.4 詳細設計
2.4.1 結構化語言
2.4.2 判定表
2.4.3 判定樹
2.5 結構化程序設計
2.5.1 結點
2.5.2 三種基本控制結構
2.5.3 過程設計語言
2.6 面向對象設計
2.6.1 轉向面向對象的設計
2.6.2 面向對象抽象方法
2.6.3 信息隱藏
2.6.4 模塊化
2.6.5 類的設計準則
2.6.6 面向對象設計的基本原理
2.6.7 軟件復用
2.6.8 面向對象設計的步驟
2.7 數據庫系統(tǒng)模型和結構
2.7.1 層次模型
2.7.2 網狀模型
2.7.3 關系模型
2.8 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
2.9 關系數據庫的范式理論
2.9.1 數據依賴
2.9.2 關系模式的操作異常
2.9.3 范式
2.10 EAR方法
2.10.1 EAR圖
2.10.2 EAR方法向關系數據庫轉換
第3章 線性方程組并行計算
3.1 喬勒斯基分解法
3.1.1 喬勒斯基分解的分析
3.1.2 主要算法
3.2 共軛梯度法簡介
3.3 梯度法的基本思想
3.3.1 算法原理
3.3.2 對稱正定矩陣、向量的正交與共軛變換
3.4 共軛梯度法的基本原理
3.5 共軛梯度法的C++語言實現
3.5.1 背景說明
3.5.2 函數定義
3.6 網絡并行平臺構架
3.6.1 背景說明
3.6.2 任務最大并行化
3.6.3 系統(tǒng)平臺構架實現
3.6.4 平臺特點
第4章 網絡并行計算在物探中的應用
4.1 電法勘探簡介
4.2 有限元法簡介
4.2.1 產生與發(fā)展
4.2.2 基本思想
4.3 電法勘探問題域分析
4.3.1 偏微分方程與邊值問題
4.3.2 網格剖分
4.3.3 線性插值
4.3.4 變分問題離散化
4.3.5 合成
4.4 線性方程組的分析
4.4.1 求解單元剛度矩陣
4.4.2 求解總剛度矩陣
第5章 并行計算平臺的建立
5.1 研究背景及意義
5.1.1 國內外研究現狀
5.1.2 研究目標及內容
5.2 并行程序模型分析
5.2.1 并行計算
5.2.2 并行程序的設計
5.2.3 并行程序模型設計
5.2.4 并行程序的實例
5.3 并行計算平臺的設計
5.3.1 現有的并行計算平臺
5.3.2 并行計算平臺的分析
5.3.3 并行計算平臺的系統(tǒng)設計
5.4 并行計算平臺的實現
5.4.1 消息接收/發(fā)送模塊及消息隊列的實現
5.4.2 數據存儲模塊的實現
5.4.3 并行服務提供/使用模塊的實現
5.4.4 用戶界面的實現
5.4.5 并行程序的運行
5.5 并行計算平臺的性能分析
5.5.1 異構并行計算節(jié)點的性能分析
5.5.2 并行計算平臺的任務分配
5.5.3 并行計算平臺的性能分析
5.5.4 并行程序加速比的分析
第6章 數據庫設計與解決方案
6.1 數據庫邏輯設計
6.1.1 最終產品
6.1.2 優(yōu)化軟結構
6.1.3 擴展OFA
6.1.4 合理的邏輯設計
6.1.5 解決方案
6.2 數據庫物理設計
6.2.1 數據庫文件設計
6.2.2 I/O權值估計的檢驗
6.2.3 如何解決磁盤不足的問題
6.2.4 解決方案
6.2.5 文件位置
6.2.6 數據庫空間使用概述
6.2.7 重新確定數據文件大小
6.2.8 數據庫文件的移動
6.2.9 段空間的重新分配方法
6.2.10 物理條件的滿足
6.3 WindowsNT上的聯網技術
6.3.1 Oracle和WindowsNT
6.3.2 Oracle和Net8
6.3.3 配置WindowsNT為后端服務器
6.4 配置客戶機/服務器和Web環(huán)境
6.4.1 客戶機/服務器處理概述
6.4.2 瘦客戶機配置概述
6.4.3 配置服務器
6.4.4 配置客戶機
6.5 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
6.5.1 回滾段的管理
6.5.2 數據庫碎片整理
6.5.3 數據庫空間管理
第7章 車載電子指南針
7.1 緒論
7.1.1 指南針簡介
7.1.2 廣泛應用
7.1.3 電子指南針的優(yōu)勢
7.1.4 國內外研究現狀
7.2 設計內容
7.2.1 精度和電路設計討論
7.2.2 設計原理
7.3 程序編制
7.3.1 Keil編程平臺簡介
7.3.2 源程序代碼
7.4 使用說明
7.5 結論與建議
7.5.1 結論
7.5.2 建議
第8章 開發(fā)工具
8.1 生成器
8.1.1 方案生成器
8.1.2 項目生成器
8.2 表格
8.2.1 表格簡介
8.2.2 表格中的對象
8.2.3 表格的制作思路
8.3 表格生成器
8.3.1 對象導航器
8.3.2 布局編輯器
8.3.3 觸發(fā)器
8.4 報表生成器
8.4.1 報表生成器的功能
8.4.2 創(chuàng)建報表的步驟
8.5 圖形生成器
8.5.1 圖形生成器的功能
8.5.2 創(chuàng)建圖表的步驟
8.6 菜單
8.6.1 菜單介紹
8.6.2 菜單編輯器
8.6.3 創(chuàng)建菜單
8.6.4 使用菜單
第9章 芯片操作系統(tǒng)分析
9.1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略)
9.2 3G技術概念及其發(fā)展(略)
9.2.1 3G三大標準的技術特點(略)
9.2.2 三種技術標準的比較(略)
9.2.3 3G系統(tǒng)面臨的主要問題(略)
9.2.4 3G發(fā)展現狀(略)
9.3 國內外研究現狀(略)
9.3.1 國際當前的研究現狀(略)
9.3.2 國內智能卡系統(tǒng)的研究現狀(略)
9.3.3 主要研究工作(略)
9.4 智能卡操作系統(tǒng)結構模型
9.4.1 單塊式結構
9.4.2 層次結構
9.4.3 客戶端/服務器結構
9.4.4 REO模型
9.5 USIMCOS分析
9.5.1 COS的主要功能
9.5.2 COS設計的總體目標
9.5.3 USIMCOS的系統(tǒng)結構模型
9.5.4 USIMCOS的狀態(tài)轉移過程
9.5.5 USIMCOS微內核接口模型分析
9.5.6 關鍵技術分析
9.6 芯片特性分析
9.6.1 外部特征
9.6.2 SIM卡接口
9.6.3 內部結構
9.6.4 軟件特性
9.6.5 芯片分析
9.7 命令解釋模塊分析
9.7.1 系統(tǒng)目標
9.7.2 關鍵技術
9.7.3 命令解釋模塊的主守護流程
9.7.4 命令報文的輸入
9.7.5 命令響應結果輸出
9.7.6 命令處理流程
9.7.7 USIM卡命令和響應結構
9.8 智能卡通信分析
9.8.1 系統(tǒng)目標、功能和性能
9.8.2 通信模塊結構
9.8.3 通信模塊的數據結構
9.8.4 關鍵技術
9.9 智能卡安全分析
9.9.1 系統(tǒng)目標、性能
9.9.2 智能卡安全管理結構
9.9.3 智能卡安全算法分析
9.9.4 關鍵技術
9.10 文件管理模塊分析
9.10.1 系統(tǒng)目標
9.10.2 關鍵技術
9.10.3 文件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
9.10.4 文件類型
9.10.5 文件的引用
9.10.6 UICC平臺和USIM應用文件系統(tǒng)
9.11 進度安排(略)
9.12 項目投入人力(略)
9.13 項目預算(略)
第10章 用C++Builder開發(fā)醫(yī)療保險系統(tǒng)
10.1 概述
10.1.1 C++Builder的特點
10.1.2 建立數據庫訪問通道
10.1.3 Oracle分布式數據庫結構
10.1.4 數據庫基本理論
10.1.5 實現設計所需要的軟件
10.2 系統(tǒng)的可行性分析
10.2.1 技術可行性
10.2.2 經濟可行性
10.3 系統(tǒng)開發(fā)需求
10.3.1 系統(tǒng)組成
10.3.2 系統(tǒng)的數據流圖
10.4 設計與實現
10.4.1 Oracle9i的安裝
10.4.2 服務器的安裝配置
10.4.3 數據模型的邏輯、物理設計
10.4.4 代碼編寫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
10.5 系統(tǒng)演示效果
10.5.1 賬戶登記界面圖
10.5.2 賬戶查詢界面圖
10.5.3 藥品管理界面圖
10.5.4 創(chuàng)建初始化測試數據的過程
第11章 用PHP開發(fā)“專線網點”業(yè)務系統(tǒng)
11.1 概述
11.1.1 數據庫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
11.1.2 Internet的現狀和發(fā)展
11.1.3 WWW網絡下的Web數據庫
11.2 項目介紹及設計軟件的選取
11.2.1 選擇Oracle作為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
11.2.2 選擇PHP進行面向Internet開發(fā)
11.2.3 軟件工具選擇
11.3 可行性分析
11.3.1 技術可行性
11.3.2 經濟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11.3.3 系統(tǒng)數據流圖
11.4 系統(tǒng)開發(fā)要求
11.4.1 客戶機/服務器結構模式的數據庫
11.4.2 系統(tǒng)功能需求分析
11.4.3 數據模型的邏輯設計
11.4.4 系統(tǒng)流程圖
11.5 系統(tǒng)實現
11.5.1 環(huán)境設置
11.5.2 數據庫的實現
11.5.3 難點分析與解決方案
11.6 演示效果
11.6.1 用戶登錄效果圖
11.6.2 系統(tǒng)主頁面效果圖
11.6.3 用戶檔案查詢效果圖
11.6.4 用戶檔案查詢結果效果圖
第12章 C++開發(fā)方法與應用
12.1 開發(fā)實例和數據庫
12.1.1 開發(fā)實例介紹
12.1.2 實例數據庫介紹
12.2 將dbf文件加載到Oracle數據庫中
12.2.1 關于被裝載數據的載體
12.2.2 將數據裝入非空表
12.2.3 指定數據裝載到哪個表
12.2.4 字段在記錄中的位置描述
12.2.5 關于導致錯誤的記錄
12.2.6 如何執(zhí)行SQL*Loader
12.3 FoxPro中的dbf文件簡介
12.3.1 dbf文件的結構
12.3.2 Oracle與FoxPro數據類型的對應關系
12.3.3 該程序所要完成的任務
12.3.4 具體的實現方法
12.4 BFILE的存取
12.4.1 什么是LOB
12.4.2 內部LOB
12.4.3 外部LOB
12.4.4 創(chuàng)建一個含有LOB的表
12.4.5 特殊的LOB——BFILE
12.4.6 創(chuàng)建目錄對象
12.4.7 如何在BFILE列中插入一個值
12.4.8 關于BFILE的一些函數
12.4.9 如何用C++Builder開發(fā)BFILE對象
12.5 控件查詢與調用存儲過程查詢的比較
12.5.1 用TQuery控件進行查詢
12.5.2 TQuery控件的Params屬性
12.5.3 調用Oracle存儲過程進行查詢
12.6 分析Oracle對對象的封鎖機制
12.6.1 關于Oracle的封鎖
12.6.2 事務封鎖
12.6.3 數據封鎖
12.7 將Oracle表導出為html文件
12.7.1 HTML的基本標記——文字標記簡介
12.7.2 實現方法
第13章 用C++與J++開發(fā)醫(yī)療保險系統(tǒng)
13.1 醫(yī)療保險信息系統(tǒng)概述
13.1.1 應用領域介紹
13.1.2 醫(yī)療保險信息系統(tǒng)的特點
13.1.3 醫(yī)療保險系統(tǒng)的功能模型
13.1.4 醫(yī)療保險系統(tǒng)MIS的功能
13.1.5 醫(y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tǒng)結構
13.1.6 醫(y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數據流圖
13.2 功能設計
13.3 系統(tǒng)設計
13.3.1 開發(fā)環(huán)境與數據庫選擇
13.3.2 數據庫設計
13.3.3 前臺界面類層次設計
13.3.4 UML設計
13.4 難點與解決方案
13.4.1 共享連接
13.4.2 關系表的范式問題
13.4.3 BLOB類型的讀寫
13.4.4 圖片顯示更新問題
第14章 網絡數據庫開發(fā)理論
14.1 三層結構理論
14.2 應用舉例
14.2.1 設計中間層
14.2.2 設置DCOM
14.2.3 設計表示層
14.2.4 C/S/S模式下的動態(tài)查詢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