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而北京作為一個擁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曾先后歷經了遼之陪都、金之上都、元之大都,直至明、清之首都,歷五朝都城。歲月的滄桑更為這塊土地增添了深厚的歷史與文化積淀,造就了北京城所特有的文化內涵,形成了其獨有的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城市個性特征。北京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兩代封建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其設計規(guī)劃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的最高成就,被譽為是“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然而,歷史的變遷無情的抹去了這座古城諸多輝煌與燦爛,現(xiàn)代化的城市進程已經使我們越發(fā)找不到古城的舊影。今天,對都城文化和歷史遺跡的保護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許多曾經逝去的得以重建,破壞的得以保護和修復。人們已經開始重新審視、認識這座多災多難的文化古城。本書是“北京文化圖說叢書”中的兩個分冊《圖說北京皇家文化》、《圖說北京民俗文化》之一,書中主要講述北京的皇族貴胄文化,后者則主要講述北京的民俗市井文化。本書將北京的皇家文化分為“紫禁城文化、城垣文化、壇廟文化、園林文化、陵寢文化、帝王文化六個部分。具體劃分為:北京的紫禁城、北京的城垣、北京的壇廟、北京的皇家園林、北京的皇家陵寢、北京的帝王六個章節(jié)。紫禁城是北京都城布局中的宮城,即皇宮,是皇帝后妃起居生活、舉行政務朝會的地方,是北京皇家文化的首要代表。紫禁城文化即是皇宮內的皇家文化。北京的城垣按城市結構和區(qū)域分布,分別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四個部分構成。這座明清兩朝都城的營建布局、今夕變遷,和留存到今天各城垣地域內的著名皇家建筑,均體現(xiàn)了這座皇家都城所獨有的文化氣息?;始覊瘡R,即宗廟社稷是國家的象征。九壇八廟的皇家壇廟文化即是北京城所特有的皇家祭祀文化,在北京皇家政治、生活、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崇高地位。北京的皇家園林在帝王政治生活中更是占有極其重要的比重,幾乎所有清代帝王住園生活、理政的時間,都要多于他們在紫禁城內的時間。園林文化即是這些皇家苑囿的營建與興衰的歷史,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代王朝從興盛到衰敗的歷史變遷。陵寢文化是北京皇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層面。北京明清兩朝的皇家陵寢真事反映出了當時的政治思想、哲學理念、建筑技術、審美情趣和國家財政等各方面的情況。但是,一切歷史遺留在地面的建筑文化遺跡,無不是以人的意志為左右而產生的。帝王文化即是造就北京城所獨有皇家文化遺跡的主宰者們的統(tǒng)治興衰錄。是這些在這里生活的帝王統(tǒng)治者們使北京走過了數百年的興衰寵辱的歷程?!氨本┪幕瘓D說叢書”力求從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兩方面入手,向人們展現(xiàn)出一個既雍容華貴又質誠純樸的百年古都風貌。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淺出地揭示一處處引人入勝的皇家氣派、貴胄儀禮與都市繁華、民風習俗。使熱愛這座古城的讀者再次直觀的感受北京,認識北京。叢書從內容選取、題材視點方面,以提綱挈領的方式,以專業(yè)化的水準,帶領讀者進行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充分享受一份既營養(yǎng)又豐盛的文化快餐;既在著眼點上顧全大局,俯瞰整個北京城,又不會忽視一些為讀者關心的細節(jié),深入細膩地加以品評。但又務求使得編寫采取點到輒止的原則,而不至使行文陷于過渡專業(yè)枯燥的冗陳雜述當中。尤其注重對一些趣味性、知識性的探詢與解答,多多涉及大家喜聞樂見的趣事,篇篇揭示眾人莫名就理之軼聞,力爭做到集趣味與知識于一身。本書是以圖說,即以圖輔文的形式,對以上闡說的文字內容加以詳盡輔助和說明,文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基本都配以相應的圖版。書中選用大小圖片共計五百余幅,都是直接來源于所有歷史遺跡的現(xiàn)場留影。對于已經消失的歷史遺跡,則盡量搜集到它的原始影像,以使讀者能夠通過本書了解到其歷史真實面貌。并且,為了使每一幅圖片能夠如實的、清晰的反映出這些珍貴文物的偉岸雄姿,書中圖片,不論是現(xiàn)場留影還是手繪插圖,對每一幅均進行了修版處理和重新描繪。使所有照片中沒有一個有礙景物的人影,使插圖的注釋準確清晰。近年來,隨著旅游熱潮的不斷持續(xù)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旅游的質量和深度。并伴隨著北京國際化地位的不斷提升,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更將迎來嶄新的輝煌,更須向世人展現(xiàn)自己迷人的魅力,也迎來更多的人熱切地期待了解這座神秘而美麗的東方文明古都。為此,本書也將成為一冊快速了解北京、認識北京的文化導讀。誠愿本書在我們的努力之下,使之能成為北京最美麗的文化名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