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編成于公元6世紀中葉,距現(xiàn)在已經近一千五百年了,是我國出現(xiàn)最早的一篇啟蒙讀物。它通篇首尾連貫,音韻諧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長詩,也是一部袖珍的百科知識全書。因此,它成為我國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啟蒙教材。直至今天,這部優(yōu)秀的啟蒙教材仍然有著很高的價值,它不僅僅是普通的啟蒙讀物,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史的入門教材。大體來說,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教孩子認字?!肚ё治摹啡磺€字,很神奇的是,這些字一個都不重復。有人統(tǒng)計說它重復用了六個字,其實是不對的,如“云騰致雨”和“禪主云亭”,這兩個“云”在古代并不是同一個字,前者是烏云的云,古代寫做“雲”,后者是說話的意思,才寫做“云”。不但如此,這一千個字還多是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活及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的,所以,使用率也很高。用它來識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積累詞匯?!肚ё治摹凡粌H提供了使用率很高的單字,而且,其詞匯也極為豐富,語言優(yōu)美,辭藻華麗,還有。很多是我們常用的成語,如寒來暑往、吊民伐罪、知過必改、空谷傳聲、臨深履薄、川流不息等等。事實上,由于它四字一句,意蘊豐厚深遠,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幾乎每句都可以作為成語來使用。第三,學習典故,熟悉歷史人物與事件。全文從自然環(huán)境說起,再到遠古傳說、個人修養(yǎng)、歷史地理、制度文化等等,整篇主題清晰,章句文理一脈相承,層層推進,幾乎是句句引經,字字用典,非常嚴謹和完整,把作者寫作年代以前的帝王將相、歷史名人、重大事件、名勝古跡甚至倫理道德都寫到了。僅就這一點來說,要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以它做教材最為合適,也最為高效。第四,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有些啟蒙讀物僅僅介紹一些歷史事實,這是遠遠不夠的。事實必須有文化作為內涵與依托,才能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觸摸到中國古代那博大燦爛的文化脈搏?!肚ё治摹繁阌兄S厚的文化底蘊,比如在介紹自然環(huán)境時,說到了中國古代的歷法;介紹個人修養(yǎng)時,說到了中國古代的忠孝觀念、貴賤尊卑等;此外還有農本思想、中庸思想等,這對于孩子今后更進一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面貌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第五,學習做人的道理?!肚ё治摹钒褜⒆拥赖屡囵B(yǎng)融入到它所介紹的歷史文化知識中去,如“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敕”;“兩疏見機,解組誰逼。索居閑處,沉默寂寥”;“耽讀玩市,寓目囊箱”就分別說了孟子、史魚、疏廣、疏受和王充的故事,與此同時,也說明了“中庸”、“見機”和好學的品質,不但向孩子講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更有潛移默化之功,這比枯燥空泛的說教要有力得多,而且,因為此書編寫較早,封建倫理道德還沒有發(fā)展到宋明時期“存天理、滅人欲”的僵化與荒唐的地步,所以,也就沒有三綱五常之類的封建說教。這里所說的道理,如“夙興溫清”;“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篤初誠美,慎終宜令”等等,都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就在今天也是每一個人所應堅持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