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群體性事件概述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界定
一、群體性事件的外在表現(xiàn)
二、不同時期對群體性事件的認識
三、群體性事件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類型
一、按照事件等級劃分
二、按照參與者的社會身份劃分
三、按照事件原因劃分
四、按照事件法律性質劃分
五、按照事件發(fā)生地區(qū)和影響的范圍劃分
六、按照事件組織化程度劃分
第三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一、群體性特征
二、利益性特征
三、突發(fā)性特征
四、對抗性特征
五、危害性特征
六、變異性特征
七、擴散性特征
【案例解讀】甘肅隴南事件的反思
第二章 轉型期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現(xiàn)狀與趨勢
第一節(jié) 我國現(xiàn)階段所處的社會轉型時期
一、我國正處于矛盾凸顯的社會轉型時期
二、正確認識我國的社會矛盾及其解決方式
第二節(jié) 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性質
一、群體性事件是人類社會矛盾運動的產物
二、基本性質屬于人民內部矛盾
三、根源在于物質利益矛盾
四、事件包含對抗性因素
第三節(jié) 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新趨勢
一、事件數量和規(guī)模呈擴大趨勢
二、涉及領域廣、參與主體多元化
三、對抗性日益增強,理性、平和方式也增多
四、“無直接利益者”參與增多
五、組織化傾向日益明顯
六、事件發(fā)生地區(qū)、行業(yè)相對集中
七、事件的指向對象具有差異性
八、網絡、短信成為信息傳遞的新手段
九、多種矛盾問題交織,處理難度加大
十、境外政治力量試圖涉足國內群體事件
第四節(jié) 當前誘發(fā)群體性事件的主要矛盾
一、轉型期誘發(fā)群體性事件的主要矛盾
二、謹防金融危機激化社會矛盾,引發(fā)群體性事件
【案例解讀】云南孟連事件的反思
第三章 群體性事件的危害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經濟危害
一、暴力行為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群體性事件的處置需要耗費大量投入
三、破壞當地投資環(huán)境和市場秩序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政治危害
一、影響政治穩(wěn)定
二、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三、容易被敵對勢力利用
第三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社會危害
一、干擾正常的社會生活和生產秩序
二、容易形成“示范效應”
三、大量群體性事件的爆發(fā)加重社會危機
第四節(jié) 辯證看待群體性事件的危害
一、事件可以宣泄社會壓力
二、事件有助于問題暴露和工作改進
【案例解讀】湖南吉首非法集資事件的反思
第四章 轉型期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成因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社會經濟背景
一、社會群體的利益分化與矛盾
二、各種利益糾紛凸顯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制度和機制因素
一、法律制度因素
二、利益訴求及矛盾解決機制因素
三、社會控制機制的偏差
第三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政治原因
一、決策失誤
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三、權力尋租,與民爭利
四、官員腐敗
第四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文化觀念和社會心理原因
一、誘發(fā)群體性事件的文化因素
二、誘發(fā)群體性事件的社會心理因素
【案例解讀】安徽池州事件的反思
第五章 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機制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方法與預防過程
一、事件的形成過程
二、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方法
三、群體性事件的預防過程
四、群體性事件預防機制的特性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機制
一、科學決策機制
二、法律運行機制
三、社會預警機制
四、利益表達機制
五、事前矛盾化解機制
六、社會自治機制
七、社會保障機制
八、責任追究機制
【案例解讀】貴州甕安事件的反思
第六章 群體性事件的處置機制
第一節(jié) 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
一、處置的基本原則
二、處置的主要方法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處置機制
一、應急預案機制
二、快速反應機制
三、協(xié)商對話機制
四、現(xiàn)場處置機制
五、信息發(fā)布機制
第七章 不同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
第八章 提高群體性事件的應對能力及相關法規(guī)解讀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