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興化府志》體現(xiàn)鮮明民本意識,是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明代民本思想好教材。作者周瑛、黃仲昭在《重刊興化府志》卷之十的《戶口考》里說:“國以民為本。民數登降,國本安危系焉。昔《周禮》:小司寇掌民數,凡男女生齒以上皆書及。三年大比,獻民數于王,王拜 受之。所以重民數者,重國本也。后世有國家者,皆欲民數登盈,而不知所以致此有三大政焉:一、不作大征伐,二、不起大刑獄,三、不興大徭役,則民樂于有子,而民口蕃矣。若句踐謀為生聚,而區(qū)區(qū)于束帛系犬之慰勞,抑末也。至于急功賞,而戶口或至于妄增;避徭役,而戶口或至于斯隱,其責則在良有司焉耳。今采自宋以來,考其數目,稽其盈縮,作戶口考。”其中,“國以民為本。民數登降,國本安危系焉,”認識深刻;還提出人口增長三大防范:“一、不作大征伐,二、不起大刑獄,三、不興大徭役,則民樂于有子,而戶口蕃矣。”見解精辟。這種民本思想隨處可見,因而《重刊興化府志》成為莆田現(xiàn)存最古的府志便不是偶然?!∫俗⒛康氖?,《重刊興化府志》用兩卷篇幅編寫《官監(jiān)》,對本郡歷史上地方政府官員作為進行評論,指出功過得失,說明作者十分重視地方政權骨干力量建設。《吏紀四》說:“《書》曰:‘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秱鳌分^:‘水能見人之妍丑而已,民監(jiān)則其得失可知?!栊蕖独艏o》,既合古今郡縣官為之年表矣,復因其行業(yè)可考者稍為分類,而立《官監(jiān)》,一曰治行,二曰治材。治行者,以行為主而推之治也。治材者,以材為主而推之治也。是其所主雖有不同,要之,利澤及人皆可法也。今夫行業(yè)皆在是矣,觀其跡。”作者闡明“民監(jiān)則其得失可知”道理,并指出“利澤及人皆可法也”。其編寫《官監(jiān)》目的在于教育本郡政府官員,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牢固樹立民本思想,繼往開來,多為興化民眾辦實事,做好事,這種期許從本書幾例對官員評價進一步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