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廣州大學來說,繼承和弘揚辦學優(yōu)良傳統(tǒng),構建富有時代特征和廣大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我們辦學發(fā)展過程中致力奮斗的重要任務。這不僅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更是實現(xiàn)學校持續(xù)發(fā)展提升的重要條件,是我們全體“廣大人”共同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大學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認真制定規(guī)劃,積極分步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并涌現(xiàn)了很多的亮點和精品。比如我們的“挑戰(zhàn)杯”科技作品競賽、“博學講壇”、辯論賽、文化藝術節(jié)、暑期新聞采風等,都搞得有聲有色,深受學生喜歡;我們在教學區(qū)設置的雕塑群和名人名言牌,在美化校園環(huán)境的同時,增強了新校園的人文氣息,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作用;我們通過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在學校逐步形成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fā)展的良好運行機制。最近,我們組織的校園文化建設論壇活動就是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彰顯文化精神力量的一次精心策劃。在文化論壇啟動儀式上,我們有幸邀請到陳平原教授、蔣述卓教授、陳春聲教授這3位知名學者與師生對話,共論“大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校內外產生強烈的反響。同時,我們的“博學講壇”又推出了“院長系列講座”,20多位學院院長相繼登上講壇,在不同學院之間交錯進行演講,在校園中掀起了文化關注的熱潮,又促進了學生中不同專業(yè)文化的交流。通過邀請著名學者同臺交流、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專題研討和講壇活動,大家進一步深化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共同探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為開創(chuàng)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發(fā)揮了很好的示范效應。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論述.如“‘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積累。積累需要時間,就像臺階上的青苔,是一點一點長起來的,不是一下子鋪上去的。'’(陳平原)“大學是一個文化城,她在傳承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追求真理,也在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文化養(yǎng)成就是讓大學生的心靈、心智、人格得到一種文化的熏陶和培養(yǎng)。”(蔣述卓)這些既為我們文化探討作了生動的詮釋,也為我們解答文化建設命題提供了新的視角。現(xiàn)在,我們將此次文化論壇中專家的演講輯錄在一起,又精選了部分“院長講座”和文化建設研討會的內容,結集公開出版。這既是對此次文化熱潮的延伸,也是我們對文化建設工作成果的提升。大學精神的培育、校園文化的建設是高校永恒的主題。大學文化的精神特質和特有傳統(tǒng)是在大學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發(fā)展和積淀起來,并通過歷屆師生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今后,我們要積極發(fā)揮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凝聚作用和推動作用,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和諧校園的構建,共同開創(chuàng)學校辦學發(fā)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