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 理論分析:儒家美德思想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jié) 儒家美德的源與流
一、儒家美德思想的起源
二、先秦儒家美德思想的建構
三、漢唐時期的儒家美德思想
四、宋明時期儒家美德思想的重建
五、儒家美德思想在近代的命運
六、儒家美德思想在現代的新生
第二節(jié) 儒家美德的結構與特征
一、儒家美德的雙旋結構與發(fā)展模型
二、場論與儒家美德動力學
三、儒家美德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儒家美德的類型
一、德行道德、規(guī)范道德與修養(yǎng)道德
二、元典道德與衍生道德
三、正統儒家美德與非正統儒家美德
第四節(jié) 儒家美德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意義
一、儒家美德的主要內容
二、儒家美德的價值審視
第二章 實證研究:當代中國人的儒家道德觀
第一節(jié) 當代國人儒家道德觀基本狀況
一、研究方法與樣本構成
二、中國公民儒家道德觀總體現狀
三、同情接納與隔閡疏離
第二節(jié) 不同類別群體儒家道德觀比較
一、不同社會背景群體儒家道德觀差異
二、性別視差中的儒家道德觀
三、儒家道德的代際之維
第三節(jié) 對于國人儒家道德觀狀況的深度思考
一、中國社會“道德博弈”的社會學分析
二、儒家美德現代轉化向度
三、從儒家道德觀現狀看國人道德前景
第三章 從傳統到當代:儒家美德范疇的內涵轉換
第一節(jié) 困境中的誠、中、謙、廉恥及忠恕之道
一、天上之“誠”與地上之“誠”
二、“中庸”中的兩極
三、“謙”與現代的對話
四、儒家“廉恥”與國人道德文明
五、“忠恕之道”的價值整合
第二節(jié) 孝、勤、儉、悌、敬、慈與當代家庭美德
一、儒家孝道觀的演變
二、勤儉持家與消費倫理變遷
三、現代視野下“悌”、“敬”、“慈”等家庭美德的雙重價值取向
第三節(jié) 儒家“五常”觀的解構與重建
一、儒家“五常”觀的歷史道德優(yōu)勢生成
二、當代社會對儒家“五?!庇^的解構
三、儒家“五?!庇^的重建
第四章 “德”-“得”相通:儒家美德的當代社會合理性探尋
第一節(jié) 文明的難題
一、“麥金太爾問題”與倫理-社會價值生態(tài)
二、“海因茲困境”與道德合理性問題的困難
三、儒家美德現代性批判與道理合理性基礎論證
第二節(jié) “德”-“得”互動與儒家美德合理性
一、儒家“德”的潛在與自在
二、傳統儒家美德精神的價值原理
三、從“德”-“得”相通到“德、福一致”
第三節(jié) 美好生活與儒家美德
一、道德哲學與日常生活
二、“蘇格拉底問題”的思考
三、儒家美德的生活智慧
第四節(jié) 文化人生的美德訴求
一、儒家美德中的人生哲學
二、文化人生與文化中國
三、反思與天地的齊一
第五節(jié) 自然律與道德律
一、“是”與“應當”
二、儒家美德與古代律法
三、儒家道德法思想——當代中國社會和諧的一個基礎
第六節(jié) 道德失范與人之惡行
一、“惡”的來源與制惡機制
二、“康德悖論”與善惡因果律
三、儒家美德對“惡”的消解
第七節(jié) 后現代主義視野中的儒家美德
一、后現代主義與儒家美德之異
二、后現代主義與儒家美德之同
三、后現代主義與儒家美德的現代轉化
第五章 全球化視閾:儒家美德與其他美德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儒家美德與西方德行倫理比較
一、儒家美德的理論形態(tài)
二、儒家美德與西方德行倫理比較
第二節(jié) 東、西方各國儒家美德觀比較
一、東、西方各國儒家美德的形成與展開
二、東、西方各國儒家美德的分與合
第三節(jié) 儒家美德成為普世美德的可能性
一、對儒家美德實用性的追問與反思
二、儒家美德與道、佛美德比較
三、儒家美德與基督教美德、伊斯蘭教美德異同
四、儒家美德成為普世美德的因素
五、儒家普世美德的創(chuàng)建
結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