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戲曲腔調新探

戲曲腔調新探

戲曲腔調新探

定 價:¥46.00

作 者: 曾永義 著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戲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936913 出版時間: 2009-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5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戲曲腔調新探》講述了:曾先生學術趣味廣泛。他是俗文學和古典文學研究家,發(fā)表過一系列有價值的論文,輯為專著的則有《說俗文學》、《詩歌與戲曲》等。他的主要精力是戲曲學研究,成果堪稱輝煌。插在我的書架上的著作就有《參軍戲與元雜劇》、《戲曲源流新論》、《論說戲曲》、《中國古典戲曲的認識與欣賞》、《臺灣歌仔戲的發(fā)展與變遷》、《從腔調說到昆劇》等,都是我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曾永義,生于1941年4月,臺灣省臺南縣人。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教授、講座教授,美國哈佛、密西根、史丹佛、荷蘭萊頓等大學訪問學人,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客座教授,歷史文學學會與中華戲曲文學推廣學會理事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執(zhí)行長與董事長?,F(xiàn)任臺灣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東吳大學兼任講座教授,臺灣戲曲學院、佛光大學名譽講座教授,國語日報常務董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中研院文哲所咨詢委員,中國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河南藝術學院等??妥淌?,中國藝術研究院《昆曲大典》編審委員,廣東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中心與首都師范大學昆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曾獲中國臺灣“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及國科會四度杰出研究獎、國科會杰出特約研究員獎、教育部學術獎等。學術著作有《俗文學概論》、《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fā)展與變遷》、《戲曲源流新論》、《戲曲腔調新探》等二十二種;散文著作有《蓮花步步生》、《人間愉快》、《愉快人間》、《明月清風春陽》、《牽手五十年》、《飛揚跋扈酒杯中》等六種;戲曲劇本創(chuàng)作有昆劇《梁?!?、《孟姜女》、《李香君》等三種,京劇《鄭成功與臺灣》、《牛郎織女天狼星》、《射天》、《青白蛇》等四種,豫劇《慈禧與珍妃》,歌劇《霸王虞姬》、《國姓爺鄭成功》、《桃花扇》等三種。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編 論說“腔調
前言
一、腔調的命義
二、從自然語言旋律到人工語言旋律
三、構成與影響腔調的要素
四、腔調的載體
五、歌唱者如何運轉載體產生“唱腔”
六、促使腔調變化的緣故
七、腔調流播所產生的現(xiàn)象
結論
第二編 溫州腔新探
前言
一、見諸文獻之溫州腔
二、溫州腔之載體
三、《張協(xié)狀元》中的管弦音樂
四、永嘉所保留的“溫州腔”血緣遺緒
結語
第三編 海鹽腔新探
一、宋元的海鹽腔
二、明嘉靖以前海鹽腔的盛行與流播
三、明萬歷以后海鹽腔的衰弱及其蛛絲馬躋
結語
第四編 余姚腔新探
一、余姚腔的跡象
二、余姚腔演唱特色
三、戴不凡之“余姚腔”說
四、對戴氏之說的商榷
余說
第五編 弋陽腔及其流派考述
前言
一、弋陽腔的特色
二、明萬歷以后文獻所見之弋陽腔與乾隆間之高腔
三、弋陽腔的流派
余言
第六編 梆子腔系新探
前言
一、“梆子腔”、“秦腔”之名義與關系
二、梆子腔的源頭西秦腔及其流播
三、“亂彈”之名義有四變?
四、秦腔的載體“西調”及其曲牌體與板腔體
結論
第七編 從昆腔說到昆劇
緒論
一、昆山腔的產生
二、水磨調的先聲
三、魏良輔與水磨調的創(chuàng)發(fā)
四、梁辰魚與傳奇的建立
結論
附錄:昆腔曲劇在臺灣
釵不單分盒永完
——上昆全本《長生殿》觀后
千秋舞霓裳
——昆曲的薪傳與維護工作
上昆與我
昆劇校園扎根
一笛橫吹八十年
——寫在水磨曲集“紀念徐炎之、張善薌伉儷”昆劇演出之前
霓裳續(xù)曲舞千秋
——為《昆劇選輯》說幾句話
情緣無奈《釵頭鳳》
昆劇在臺灣生根
——從五大昆劇團來臺公演說起
昆劇大會演平議
蘇昆首度來臺
昆劇已在臺灣奠立
——寫在“臺灣聯(lián)合昆劇團”赴蘇州會演之前
跨世紀全球昆劇大展
真?zhèn)€“姹紫嫣紅開遍”
燕歌吳欲
——北昆首度來臺公演
序《昆曲辭典》
無懈可擊的《長生殿》
一往情深逾死生
別開生面的《牡丹亭》
化玉蝶雙飛向九霄
——我編寫首部昆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及其他
昆曲在臺灣
蝶夢蓬萊
——寫在臺昆2007年名家匯演之前
大陸新編昆劇的危機
第八編 皮黃腔系考述
前言
一、西皮腔之來源、形成與名義及流播(梆子腔、楚調、襄
陽調、西皮)
二、二黃腔來源及其流播
三、西皮二黃之合流
四、徽班晉京產生皮黃新秀京劇
五、皮黃腔的流播
結論
第九編 四平腔的名義
前言
一、弋陽腔與四平腔
二、四平腔源出四平山說
三、不以府縣為名的腔調
四、與“四平腔”名稱類似的腔調
五、“八平”、“四平”的說解
結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