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的張力》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成就似乎同時總與形而上學有耐人深思的雜糅。從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兒、牛頓,直到愛因斯坦、玻爾和泡利。愛因斯坦和玻爾以及泡利等量子力學家之間的EPR爭論不僅是20世紀科學界最重要的論戰(zhàn),而且還被認為超出了物理學甚至科學的邊界,成了哲學層面的分歧和對抗。但作者通過精細的文本閱讀指出,對這一爭論的形而上解讀是有重大偏差的,他們之間的爭論實際上并不涉及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或者我們能否認識外部世界等古老的哲學問題,而只是關于特定理論實體的實在性以及特定理論解釋是否成立等具體問題。通過這一梳理,我們會發(fā)現科學家對科學復雜而微妙的理解,他們感受到的在科學與哲學之間、在特定研究與普遍訴求之間的張力,這遠比給他們簡單地貼上“實在論者”、 “反實在論者”、“自然神論者”等標簽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