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計算機網絡教程(第二版)

計算機網絡教程(第二版)

計算機網絡教程(第二版)

定 價:¥35.00

作 者: 王群 編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教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標 簽: 網絡配置與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197607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為適應高等院校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需要,參照《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中擬定的“網絡及其計算(NC)”的知識要點,以及教育部考試中心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工科工作委員會制定的《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聯(lián)考計算機學科專業(yè)基礎綜合考試大綱》中“計算機網絡”部分的規(guī)定,同時結合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刪了大量內容,并對原書中近1/3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改寫和調整?!队嬎銠C網絡教程(第2版)》采用大量的圖例,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應用。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數(shù)據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傳輸介質、網絡互聯(lián)及接入設備、計算機局域網技術、廣域網技術、Internet和TCP/IP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管理和安全?!队嬎銠C網絡教程(第2版)》在內容安排上力求體系結構合理,符合教學要求; 在寫作中力求概念講解清晰,原理闡述清楚,既強調讀者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又突出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內容新穎、翔實,可讀性強。《計算機網絡教程(第2版)》可以作為計算機專業(yè)、通信專業(yè)及電子信息類專業(yè)本科生核心課程的教材,同時可以作為通信專業(yè)和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研究生的教材(第4章和第5章除外),也可供從事計算機網絡設計、建設、管理和應用的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網絡教程(第二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fā)展
1.1.1 面向終端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
1.1.2 分組交換的出現(xiàn)和應用
1.1.3 網絡互聯(lián)標準的制定及影響
1.1.4 計算機網絡的高速化和綜合化
1.2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1.2.1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1.2.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1 按連接范圍分類
1.3.2 按使用范圍分類
1.3.3 按網絡傳輸方式分類
1.4 計算機網絡結構
1.4.1 網絡拓撲的概念
1.4.2 局域網的結構
1.4.3 廣域網的結構
1.4.4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5 計算機網絡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
1.5.1 Web技術促進Internet應用快速發(fā)展
1.5.2 有線和無線技術的發(fā)展促進網絡帶寬快速提升
1.5.3 全光網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1.5.4 網格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1.6 我國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
1.6.1 我國計算機網絡的建設過程
1.6.2 金字工程
1.6.3 我國的主要互聯(lián)網絡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數(shù)據通信技術
2.1 數(shù)據及其表現(xiàn)形式
2.1.1 信息、數(shù)據、信號和信道
2.1.2 數(shù)字信號和模擬信號
2.2 數(shù)據通信模型
2.2.1 數(shù)據通信的過程
2.2.2 數(shù)據通信的特點
2.2.3 數(shù)據通信系統(tǒng)的基本模型
2.2.4 數(shù)據電路連接方式
2.3 傅里葉級數(shù)與信道特性
2.3.1 傅里葉級數(shù)
2.3.2 帶寬
2.3.3 誤碼率
2.3.4 信道延遲
2.3.5 失真
2.4 信號傳輸方式
2.4.1 基帶傳輸
2.4.2 頻帶傳輸
2.4.3 寬帶傳輸
2.5 數(shù)據編碼技術
2.5.1 數(shù)字信號的基本表示方式
2.5.2 數(shù)字信號的特點
2.5.3 數(shù)字信號的編碼
2.5.4 數(shù)字信號的調制
2.5.5 模擬信號的解調
2.6 數(shù)據傳輸方式
2.6.1 并行傳輸和串行傳輸
2.6.2 同步傳輸與異步傳輸
2.6.3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
2.7 信道復用技術
2.7.1 頻分復用
2.7.2 時分復用
2.7.3 波分復用
2.8 數(shù)據交換技術
2.8.1 電路交換
2.8.2 報文交換
2.8.3 分組交換
2.8.4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及分組交換的比較
2.9 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2.9.1 隨機訪問
2.9.2 載波監(jiān)聽多路訪問
2.9.3 載波監(jiān)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
2.9.4 令牌傳遞
2.10 差錯控制方法
2.10.1 熱噪聲與差錯的產生
2.10.2 差錯控制方法
2.10.3 奇偶校驗碼
2.10.4 海明碼
2.10.5 循環(huán)冗余校驗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3.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3.1.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層次模型
3.1.2 協(xié)議、實體、接口與服務的概念
3.2 數(shù)據的封裝和解封裝
3.2.1 OSI參考模型的分層特點
3.2.2 數(shù)據的封裝與解封裝
3.3 數(shù)據單元
3.3.1 數(shù)據單元的概念
3.3.2 協(xié)議數(shù)據單元
3.3.3 接口數(shù)據單元和服務數(shù)據單元
3.4 物理層
3.4.1 物理層的概念
3.4.2 物理層的功能
3.4.3 物理層的特征和標準
3.5 數(shù)據鏈路層
3.5.1 數(shù)據鏈路層的概念
3.5.2 數(shù)據鏈路層的功能
3.5.3 通信控制規(guī)程(面向字符型和面向比特型)
3.5.4 面向比特型的通信控制規(guī)程HDLC
3.5.5 面向字符型的協(xié)議BSC
3.5.6 停止等待協(xié)議
3.5.7 連續(xù)ARQ協(xié)議和滑動窗口
3.5.8 選擇重傳ARQ協(xié)議
3.6 網絡層
3.6.1 網絡層的概念
3.6.2 網絡層提供的服務——數(shù)據報與虛電路服務
3.6.3 路由選擇
3.6.4 流量控制
3.6.5 網絡層協(xié)議
3.7 傳輸層
3.7.1 傳輸層的概念
3.7.2 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3.7.3 服務質量
3.7.4 傳輸層協(xié)議等級
3.7.5 傳輸服務原語
3.8 會話層
3.8.1 會話層的概念
3.8.2 會話層管理
3.8.3 OSI會話服務
3.9 表示層
3.9.1 表示層的概念
3.9.2 表示層的功能
3.9.3 抽象語法標記1
3.10 應用層
3.10.1 應用層的概念
3.10.2 應用層功能和模型
3.10.3 應用層服務舉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結構化布線與網絡傳輸介質
4.1 結構化布線
4.1.1 結構化布線的概念及特點
4.1.2 結構化布線的組成
4.2 雙絞線
4.2.1 雙絞線的組成和結構
4.2.2 屏蔽雙絞線和非屏蔽雙絞線的區(qū)別
4.2.3 雙絞線的類別和應用
4.3 同軸電纜
4.3.1 同軸電纜的結構
4.3.2 基帶同軸電纜
4.3.3 寬帶同軸電纜
4.4 光纖
4.4.1 光纖的通信原理
4.4.2 光纖的分類和特點
4.4.3 光纖通信的特點
4.5 無線傳輸介質
4.5.1 電磁波的頻譜及其在通信中的應用
4.5.2 無線電傳輸
4.5.3 微波傳輸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網絡互聯(lián)和接入設備
5.1 網卡
5.1.1 網卡的組成
5.1.2 網卡的作用及分類
5.2 中繼器與集線器
5.2.1 中繼器的功能和特點
5.2.2 集線器的功能和特點
5.3 網橋與交換機
5.3.1 網橋的功能和特點
5.3.2 從802.x到802.y的網橋
5.3.3 以太網橋
5.3.4 以太網交換機
5.3.5 多層交換技術
5.4 路由器和網關
5.4.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5.4.2 路由協(xié)議的功能和分類
5.4.3 距離向量路由協(xié)議和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
5.4.4 路由器的應用特點
5.4.5 網關
5.5 調制解調器
5.5.1 調制解調器的工作原理
5.5.2 56kb/s調制解調器技術
5.5.3 撥號接入方式
5.6 ADSLModem
5.6.1 ADSL技術概述
5.6.2 ADSL的技術標準
5.6.3 ADSL的接入方式
5.7 CableModem
5.7.1 CableModem技術概述
5.7.2 CableModem的通信特點
5.7.3 CableModem的接入方式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局域網技術
6.1 局域網概述
6.1.1 決定局域網性能的主要因素
6.1.2 共享式局域網與交換式局域網
6.2 局域網體系結構
6.2.1 IEEE802參考模型
6.2.2 IEEE802標準的內容
6.2.3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6.2.4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6.3 IEEE802.3 標準系列和以太網
6.3.1 IEEE802.3 標準與10Mb/s以太網
6.3.2 IEEE802.3 u和IEEE802.1 2標準與100Mb/s以太網
6.3.3 IEEE802.3 z和IEEE802.3 ab標準與1000Mb/s以太網
6.3.4 IEEE802.3 ae和IEEE802.3 an標準與10Gb/s以太網
6.4 令牌網
6.4.1 IEEE802.4 標準令牌總線網
6.4.2 IEEE802.5 標準令牌環(huán)網
6.4.3 以太網、令牌總線網與令牌環(huán)網的比較
6.5 光纖分布式數(shù)據接口
6.5.1 FDDI環(huán)網的工作特點
6.5.2 FDDI的幀結構
6.5.3 FDDI的物理層規(guī)范
6.6 IEEE802.1 1無線局域網
6.6.1 無線局域網概述
6.6.2 無線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6.6.3 無線局域網的協(xié)議結構
6.6.4 無線局域網的MAC子層協(xié)議
6.6.5 無線局域網的幀結構
6.6.6 無線局域網的物理層
6.7 虛擬局域網
6.7.1 VLAN的概念
6.7.2 VLAN的應用特點
6.7.3 VLAN的實現(xiàn)方式
6.7.4 VLAN的工作原理
6.7.5 VLAN應用實例分析
6.8 局域網操作系統(tǒng)
6.8.1 網絡操作系統(tǒng)概述
6.8.2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特點
6.8.3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工作模式
6.8.4 主流局域網操作系統(tǒng)功能簡介
6.8.5 多重網絡環(huán)境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廣域網技術
7.1 廣域網概述
7.1.1 廣域網與局域網的區(qū)別
7.1.2 廣域網的組成及工作特點
7.1.3 廣域網中網絡層所提供的服務類型
7.2 廣域網中的路由選擇
7.2.1 廣域網交換機中的路由表
7.2.2 廣域網路由的表示方法
7.2.3 廣域網中的默認路由
7.2.4 廣域網中的路由選擇與流量控制
7.3 公共交換電話網
7.3.1 公共交換電話網的基本組成
7.3.2 本地回路
7.3.3 信令系統(tǒng)
7.4 X.2 5公用數(shù)據網
7.4.1 X.2 5概述
7.4.2 X.2 5的接口規(guī)范
7.4.3 X.2 5網絡提供的虛電路服務
7.4.4 X.2 5網絡提供的字符方式終端連接
7.5 幀中繼
7.5.1 幀中繼與X.2 5的異同
7.5.2 幀中繼的體系結構和虛電路服務
7.5.3 幀中繼的幀格式
7.5.4 幀中繼的應用
7.6 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和異步傳輸模式
7.6.1 ISDN的定義及特性
7.6.2 窄帶ISDN的接口及配置
7.6.3 寬帶ISDN及其信息傳送方式
7.6.4 ATM的基本概念
7.6.5 ATM的協(xié)議模型
7.6.6 ATM的物理層
7.6.7 ATM層
7.6.8 ATM適配層
7.6.9 ATM的高層
7.7 同步數(shù)字體系/同步光纖網絡
7.7.1 傳統(tǒng)數(shù)字傳輸技術的不足
7.7.2 SDH/SONET的概念
7.7.3 SDH的幀結構
7.7.4 SDH的復用
7.7.5 SDH/SONET的特點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Internet和TCP/IP體系結構
8.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8.1.1 什么是Internet
8.1.2 Internet的產生和發(fā)展
8.1.3 Internet的組織與管理
8.1.4 Internet2
8.2 Internet的體系結構與組成
8.2.1 Internet的結構
8.2.2 Internet的組成
8.2.3 Internet的通信協(xié)議
8.3 TCP/IP體系與OSI參考模型
8.3.1 TCP/IP體系
8.3.2 TCP/IP與OSI之間的關系
8.3.3 TCP/IP網絡中分組的傳輸示例
8.4 TCP/IP體系結構的網絡接口層及其協(xié)議
8.4.1 網絡接口層的特點
8.4.2 點對點協(xié)議PPP
8.5 TCP/IP體系結構的網際層及其協(xié)議
8.5.1 網際協(xié)議
8.5.2 Internet控制報文協(xié)議
8.5.3 地址解析協(xié)議
8.5.4 反向地址解析協(xié)議
8.6 TCP/IP體系結構的傳輸層及其協(xié)議
8.6.1 傳輸層的功能及協(xié)議
8.6.2 端口的概念和作用
8.6.3 套接字的概念和作用
8.6.4 用戶數(shù)據報協(xié)議
8.6.5 傳輸控制協(xié)議
8.7 TCP/IP體系結構的應用層及其協(xié)議
8.7.1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8.7.2 萬維網
8.7.3 文件傳輸協(xié)議
8.7.4 簡單文件傳輸協(xié)議
8.7.5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
8.7.6 域名系統(tǒng)
8.7.7 遠程登錄
8.8 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
8.8.1 網絡地址與主機地址
8.8.2 IP地址的分類
8.8.3 掩碼的概念和作用
8.8.4 子網掩碼的概念、作用和確定方法
8.8.5 IP地址的幾種特殊情況
8.8.6 子網劃分實例介紹
8.8.7 可變長度子網掩碼VLSM
8.8.8 無類別域間路由CIDR
8.9 下一代網際協(xié)議IPv6
8.9.1 IPv6的特點
8.9.2 IPv6數(shù)據報的格式
8.9.3 IPv6的編址方式
8.9.4 從IPv4到IPv6時兼容問題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網絡管理與安全
9.1 網絡管理概述
9.1.1 網絡管理的基本內容
9.1.2 網絡管理服務的層次劃分
9.1.3 網絡管理系統(tǒng)的模型
9.2 網絡管理的功能
9.2.1 故障管理
9.2.2 配置管理
9.2.3 性能管理
9.2.4 計費管理
9.2.5 安全管理
9.3 網絡管理的體系結構
9.3.1 公共管理信息協(xié)議
9.3.2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
9.3.3 基于Web的網絡管理
9.3.4 桌面管理任務組
9.4 計算機網絡安全概述
9.4.1 網絡安全的概念
9.4.2 網絡安全威脅的類型
9.4.3 網絡安全控制措施
9.5 防火墻技術及應用
9.5.1 防火墻的功能
9.5.2 防火墻的基本類型
9.5.3 防火墻在網絡中的應用
9.6 數(shù)據加密技術
9.6.1 數(shù)據加密的概念
9.6.2 對稱加密
9.6.3 非對稱加密
9.6.4 數(shù)字簽名
9.6.5 報文鑒別
9.6.6 密鑰的管理
9.7 其他網絡安全技術介紹
9.7.1 公開密鑰基礎設施體系結構
9.7.2 授權管理基礎設施體系結構
9.7.3 安全電子交易協(xié)議
9.7.4 安全套接層協(xié)議
9.7.5 網絡層安全協(xié)議棧
9.7.6 虛擬專用網
本章小結
習題
附錄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