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一談到疾病的發(fā)生,總喜歡從外界去尋找原因,而很少從自身的角度去反思;一說到疾病的治療,能想到的也只是吃藥、打針或者外科手術,根本沒有思考過自己的行為對于獲得疾?。ㄓ绕涫窃S多慢性病和現代流行病)治療效果的重要性;一提及鍛煉,也只關注四肢軀干的體能鍛煉,很少想到精神的修養(yǎng)和內部臟腑的養(yǎng)護,而就某些人士而言,這樣一些養(yǎng)護或許更為重要和關鍵;一提到鍛煉的方法,也只局限于跑步、拳術、球類、游泳等容易受到時間和場地限制的一般運動項目,導致人們實際參與的機會受到限制,而缺乏適當、適度的運動正是許多現代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沒有人們能夠靈活選擇和運用的鍛煉形式或方法呢?有關上述這些問題的思考,本書或許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人至暮年,對曾扶持自己一路走來的各位師父和前輩,筆者無以為報,早想將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師承傳授和自己的心得體會公之于世,但因忙于日常診療事務而拖延至今。時至退休,龜縮斗室,專務此書。謹希望能借此書的發(fā)行,造福于人,以謝師恩。但舞文弄墨并非筆者強項,故盡管日夜兼程也已逾四年時光,期間增刪數次,總難以盡如人意;加之水平有限,錯漏之處恐在所難免,還望同道學人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