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與選題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1.2.1 關于士人的研究
1.2.2 關于朋黨和黨爭的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相關理論資源
1.3.1 方法論原則
1.3.2 相關理論資源
第四節(jié) 主要概念的界定與說明
1.4.1 士、士人、士大夫、文人
1.4.2 朋黨、黨爭
1.4.3 政治心態(tài)
第五節(jié) 研究的基本思路、資料來源與框架
1.5.1 基本思路
1.5.2 資料來源
1.5.3 框架
1.5.4 研究限定與限度
1.5.5 本書結構
第二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理論前提
2.1.1 心態(tài)在歷史與政治中的地位與作用
2.1.2 研究歷史中政治心態(tài)的可行性
第二節(jié) 中觀層次與群體視角
2.2.1 群體視角
2.2.2 中觀層次
第三節(jié) 政治心態(tài):發(fā)生與作用機制
2.3.1 政治心態(tài):內容與構成
2.3.2 政治文化與政治心理的關系
2.3.3 政治心態(tài)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士人與北宋政治困局
第一節(jié) 難得的歷史機遇
3.1.1 儒家的政治設想與設計
3.1.2 北宋具備的社會政治條件
3.1.3 北宋士人對時代和使命的自我意識
3.1.4 北宋士人的多方面成就
第二節(jié) 北宋的社會政治危機
3.2.1 北宋的矯弊之政
3.2.2 危機的形成與顯露
第三節(jié) 朋黨紛爭與政治亂象
3.3.1 士大夫的分化與朋黨的形成
3.3.2 黨爭交織與政治亂局
第四節(jié) 士人群體的歷史責任
第四章 北宋士人政治心態(tài):基本成分
第一節(jié) 北宋士人的政治認知
4.1.1 對朋黨和黨爭的認知
4.1.2 對當時政治局勢的認識與應對主張
4.1.3 對祖宗之法的認識
4.1.4 對自身角色與使命的認識
第二節(jié) 北宋士人的政治情感
4.2.1 對君主的忠誠
4.2.2 對政治的親近與疏離
4.2.3 對同、異黨的喜、惡
第三節(jié) 北宋士人的政治態(tài)度
4.3.1 政治態(tài)度與偏見
4.3.2 對財利的偏見
4.3.3 人格偏見
第五章 北宋士人政治心態(tài):復雜表現(xiàn)
第一節(jié) 北宋士人的政治信仰
5.1.1 政治信仰及其作用
5.1.2 北宋士人政治信仰的內容和特點
第二節(jié) 政治人格
5.2.1 政治心態(tài)中的政治人格
5.2.2 北宋士人政治人格類型
第六章 士人政治心態(tài)與北宋政治
第一節(jié) 北宋士人政治心態(tài)的特點
6.1.1 參政意識與參政熱情的高漲
6.1.2 朋黨意識的興盛
6.1.3 佛道思想的滲透
6.1.4 名節(jié)觀念的強化
第二節(jié) 北宋士人政治心態(tài)的政治影響
6.2.1 直接影響了北宋黨爭的產生、演變和激烈程度
6.2.2 造成統(tǒng)治集團內部關系緊張、矛盾激化
6.2.3 影響了宋王朝對社會政治危機的應對
6.2.4 影響了士風和政治風氣
第三節(jié) 北宋士人政治心態(tài)與傳統(tǒng)政治文化
6.3.1 道德泛化
6.3.2 重價值理念
6.3.3 對王權的復雜心態(tài)
結語
一、反思與批判
二、分離與轉換
三、回顧與前瞻
主要參考書目
一、基本史料
二、專著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