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伊斯,1845年12月25日,亞奇伯德·亨利·薩伊斯(Archibald Henry Sayce)出生于布里斯托(Bristol)附近的謝漢姆頓(Shirehampton)。他的父親名為亨利·薩繆爾·薩伊斯(Henry Samuel Sayce),是謝漢姆頓卡迪科特(Caldicot)的終身助理牧師;母親名為瑪麗(Mary)。盡管童年時體弱多病,薩伊斯仍孜孜不倦地閱讀,十歲時就學習維吉爾(Vilgil)與色諾芬(Xenophon)的著作,十四歲時學習希伯萊語與比較哲學。1865年,薩伊斯進入牛津大學女皇學院;盡管身體的健康狀況一直欠佳,他仍于1869年獲得學士學位。同年,薩伊斯成為牛津大學教員,一年后成為學院講師?!?876年,薩伊斯晉升哲學系副教授,成為該學術領域的權威學者。他為奈尼華圣經(jīng)考古學協(xié)會(Nineveh Society of Biblical Archaeology)開設講座,并為《時代》與《紐約獨立報》撰寫周報。自1874年開始,他代表牛津大學參與《圣經(jīng)舊約》的校訂,為期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周游列國,足跡遍及歐洲、亞洲、遠東、北非與美洲。1879年,他辭去學院講師一職,以便全身心投入探索工作,并于1890年,辭去教授的職位。第二年,他在開羅協(xié)助創(chuàng)建亞歷山德亞(Alexandia)博物館。在埃及生活一年后,他回到牛津大學,擔任亞述學研究的教授直到1915年。與此同時,薩伊斯教授游歷蘇丹、埃塞俄比亞與遠東,并在當?shù)卣归_工作。退休后他奔波于愛丁堡、牛津與埃及之間,繼續(xù)自己的學術活動。薩伊斯以其亞述研究的論著享譽學術界,被公認為是多個學術領域中的先行者與權威專家,不僅包括亞述研究領域,還包括東方哲學、考古學與許多相關學科。盡管一生疾病纏身,他的學術成就仍碩果累累。1919年,因為他在學術領域的成就,薩伊斯當選為法國科學院的通訊院士。1933年2月4日,薩伊斯于巴斯(Bath)逝世,終生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