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1
第一節(jié) 民法的詞源/l
第二節(jié) 民法的分類/2
一、形式民法和實質民法/2
二、民事普通法和民事特別法/2
三、廣義民法和狹義民法/2
第三節(jié) 主客體關系的一般理論/3
一、關系、規(guī)則、法律比較/3
二、可支配稀缺資源概念/6
三、主體和客體的定義/6
四、作用、支配、歸屬比較/7
第四節(jié) 主體是意志的存在形式/10
一、如何理解欠缺行為能力人的意志/10
二、行為的概念/12
三、主體的結構/13
四、人身的結構/15
五、人身的誤解/17
六、準人身概念/19
七、人身遺存概念/20
第五節(jié) 人格的概念/22
一、人格的詞義/22
二、人格的本質/3l
三、人格的等級/35
四、人格和人性/37
五、人格和人權/4l
六、人格的歷史/48
第二章 民法的屬性/55
第一節(jié) 民法的調整對象/55
一、如何理解人格平等/55
二、“調整”的含義/56
三、民法的調整對象/58
四、法律邏輯的元點和歸宿/59
第二節(jié) 民法的體系/61
第三節(jié) 民法的效力范圍/63
一、民法效力范圍的概念/63
二、時間上之一般適用限制/64
三、空間上之一般適用限制/66
四、時空適用之特殊限制/66
第四節(jié) 民法在法律體系中的位置/67
第五節(jié) 民法的淵源/68
一、民法的實質淵源/69
二、民法的形式淵源/69
第六節(jié) 民法的基本原則/70
一、如何理解“民法基本原則”/70
二、義務自主原則和義務原狀原則/73
三、民法若干基本原則分析/75
第七節(jié) 民法的本位/80
一、法律本位的概念/80
二、權利本位和社會本位的關系/82
三、古代民法的本位/84
四、“從契約到制度”質疑/84
五、“從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質疑/85
第八節(jié) 民法的精神/87
一、“法的精神”概念/87
二、“民法精神”概念/88
三、部門法律關系中自然人主體性之區(qū)別/90
第九節(jié) 民法的本質/93
一、法律的規(guī)范對象/93
二、法律的本質/96
第三章 民事關系/103
第一節(jié) 法律關系的概念/103
一、法律關系是強制關系/103
二、法律關系的基本類型/106
三、法律關系是意志關系/106
第二節(jié) 民事關系的概念/107
第三節(jié) 民事關系的要素/109
一、通說的法律關系要素/109
二、“法律關系客體”是偽概念/llO
三、法律關系的根據/111
四、法律關系的要素/2
第四節(jié) 民事關系的本質/113
第五節(jié) 民事關系的分類/117
一、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117
二、絕對關系和相對關系/118
三、法定民事關系和意定民事關系/125
四、支配關系和歸屬關系/125
五、使用權關系、許可使用權關系、許可他人行使權利關系/126
六、對立性民事關系和平行性民事關系/126
七主民事關系和從民事關系/127
八、有因關系和無因關系/128
九、基礎性民事關系和救濟性民事關系/128
第六節(jié) 民事關系的變動/129
一、民事關系變動的概念/129
二、民事關系變動的原因/131
三、民事關系變動的種類/133
第四章 民事權利概論(一)——權利的概念/136
第一節(jié) 權利的定義和本質/136
一、權利的定義/136
二、現有權利定義之缺陷/138
三、權利的本質/141
四、民事權利之逆向表述——民事義務/144
第二節(jié) 權利的客體/147
一、民事客體的概念/147
二、權利的要素/147
三、權利客體的分類/149
四、權利客體和歸屬對象比較/154
第三節(jié) 物的概念/155
一、物的定義/155
二、占有的概念/157
三、物的分類/166
第五章 民事權利概論(二)——權利的屬性/181
第一節(jié) 權利可否放棄/181
第二節(jié) 權利可否不行使/184
第三節(jié) 權利可否包含義務/186
一、所有權/187
二、代理權/187
三、監(jiān)護權(探望權實為監(jiān)護權之權能)/188
四、受領權/188
五、“同居權”/190
六、身份權/190
第四節(jié) 權利可否無強制力/191
第六章 民事權利分論(一)——民事權利的基本分類
第七章 民事權利分論(二)——人身權分類
第八章 民事權得分論(三)——民事權利以作用分類
第九章 民事主體(一)——自然人
第十章 民事主體(二)——法人
第十一章 法律行為概論
第十二章 法律行為分論
第十三章 代理
第十四章 民法中的時間
第十五章 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