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江蘇省教育會研究》在分析和梳理江蘇省教育會產生的社會背景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的基礎之上,著重考察清末民初社會變遷中,江蘇省教育會為建立這種社會權威性模式所參與的教育、政治、社會性活動,以及這種模式終結的深層原因,進而探討以江蘇省教育會為代表的社團的時代命運。江蘇省教育會是清末創(chuàng)辦最早、影響最大、存在時間最長的地方性教育社團,在其存在的22年時間里,近代中國經歷丁晚清、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三個時期。政權的幾經更迭,使得近代中國呈現出“弱政府、強社會”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江蘇紳商為主體籌建成立的江蘇省教育會,其活動逐漸由教育一隅擴展到政治、經濟、社會各個層面。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江蘇省教育會試圖塑造一種游離于國家政權之外的社會權威性控制模式,達到江蘇地方自治和“蘇人治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