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
一、一生的文化苦旅
二、修身為己任
三、教化與安人
四、不朽豐碑
第二章 儒家亞圣孟子
一、孟子受教
二、游歷諸侯
三、人性善論
四、仁政學說
五、捍衛(wèi)儒學
六、孟子的影響
第三章 儒家別派荀子
一、荀子生平
二、天人關系
三、人性惡論
四、禮治思想
五、“勸學”與“解蔽”
六、荀子的影響
第四章 平民的代言人墨子
一、墨子生平
二、渴望和平
三、愛的世界
四、賢人治國
五、“尚同”主張
六、節(jié)約思想
七、邏輯與科技
八、墨家的影響
第五章 老子與自然之道
一、老子與《老子》
二、老子之“道”概說
三、道生萬物
四、道是實體性的存在
五、道是天地萬物的最高準則
六、道與政治及社會人生
七、老子之道的兩種發(fā)展方向
第六章 莊子的新世界
一、莊子與《莊子》
二、黑暗的世界
三、游戲人生
四、無我之境
五、莊子的啟示
第七章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一、悲劇的一生
二、法治思想的傳統(tǒng)
三、韓非思想的理論基礎
四、強大的勢
五、隱微的術
六、韓非論法
七、韓非法治思想的地位與影響
第八章 名家辯才公孫龍
一、公孫龍與《公孫龍子》
二、公孫龍之前的名家
三、白馬論
四、堅白論
五、指物論
六、名實論
七、通變論
八、公孫龍學說的特色及思想意義
第九章 陰陽五行家鄒衍
一、鄒衍與稷下學宮
二、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淵源
三、五行相生的四時教令思想
四、五德終始的歷史哲學
五、大九州的新地理學
六、鄒衍學說的影響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