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從1897年起,毛姆棄醫(yī)專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寫了若干部小說,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話來說,其中沒有一部能夠“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轉向戲劇創(chuàng)作,獲得成功,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倫敦舞臺竟同時上演他的四個劇本。他的第十個劇本《弗雷德里克夫人》連續(xù)上演達一年之久。這種空前的盛況,據(jù)說只有著名劇作家肖伯納才能與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夢魘似地郁積在他心頭,不讓他有片刻的安寧,越來越強烈地要求他去表現(xiàn),去創(chuàng)作。他決定暫時中斷戲劇創(chuàng)作,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醞釀已久的小說《人生的枷鎖》。次大戰(zhàn)的間隙期間,是毛姆創(chuàng)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寫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道德墮落、諷刺,如《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這三個劇本被公認為毛姆劇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謝佩》是他的最后一個劇本。毛姆的戲劇作品,情節(jié)緊湊而曲折,沖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寫人物,著墨不多而形象鮮明突出;對話生動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總的來說,內容和人物刻畫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長、短篇小說,雖然他的小說作品也算不上深刻。這一時期的重要小說有:反映現(xiàn)代西方文明束縛、扼殺藝術家個性及創(chuàng)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畫當時文壇上可笑可鄙的現(xiàn)象的《尋歡作樂》;以及以大英帝國東方殖民地為背景、充滿異國情調的短篇集《葉之震顫》等。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起承轉落自然,語言簡潔,敘述娓娓動聽。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發(fā)表議論,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處理,讓人物在情節(jié)展開過程中顯示其內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