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是一種有著獨特黑白相間毛色的活潑動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間的外表。大熊貓的種屬是一個爭論了一個世紀的問題,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現在國際上普遍接受將它列為熊科、大熊貓亞科的分類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國內的認可。國內傳統分類將大熊貓單列為大熊貓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貓長約120~190厘米,體重85到125公斤。獨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齒,它的一根腕骨已經發(fā)育成了“偽拇指”這都是為了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與其他六種熊類不同,大熊貓和太陽熊都沒有冬眠行為。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枝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xù)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現在的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此后這一主支向亞熱帶擴展,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fā)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F在的大熊貓的臼齒發(fā)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jié)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