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方法上,本叢書力圖將人類學(民族學)的田野調查、社會學定量分析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法學的規(guī)范實證分析方法相結合,充分發(fā)揮我校人類學、民族學和社會學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將其相關研究成果應用到法學研究上,既注重田野調查第一手材料的搜集,也加強從法學角度對人類學(民族學)田野調查材料進行分析,力圖使本叢書的研究建立在堅實而豐富的資料基礎上,做到立足中國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本叢書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首先,力求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堅持和完善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與少數民族權益保障制度的道路,為解決中國當前民族工作面臨的各種問題做出理論嘗試,而這對各民族長期的、穩(wěn)定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有助于向世界展示我國各少數民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的成就,展示我國各少數民族所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展示我國黨和政府為促進少數民族發(fā)展與保障人權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外國人民,尤其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國際組織了解中國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人權的真實狀況,有力回擊某些西方國家的無端攻擊。第三,有利于加強民族法學學科的自身建設,培養(yǎng)造就一支有較高理論素養(yǎng)、較強科研能力和敬業(yè)精神的科學研究隊伍,并將形成廣泛的國際國內學術聯系,能持續(xù)地為國家輸送高質量人才,以及為國家和政府各部門提供決策和咨詢服務等。第四,本叢書努力突出理論和需求的適應性,其對民族區(qū)域自治與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等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將直接為立法、司法、執(zhí)法部門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提供參考意見和材料。第五,通過本叢書的出版和發(fā)行,整合有利資源,突出學科優(yōu)勢,提升學科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辦學條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