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翻譯批評的價值學思考
第一章 翻譯批評的危機與翻譯批評學的孕育
1.1 翻譯批評所面臨的危機
1.2 對批評危機根源的思索
1.3 翻譯批評學的孕育
第二章 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
2.1 翻譯批評與翻譯批評學
2.1.1 翻譯批評研究為什么是必需的
2.1.2 翻譯批評學與翻譯批評之不同
2.2 翻譯批評學與評價理論
2.2.1 何為評價理論
2.2.2 評價理論的功能與翻譯批評活動
2.3 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
第三章 對翻譯批評標準的價值學思考
3.1 對以往翻譯批評標準理論依據(jù)的質疑
3.2 評價理淪視閾下的翻譯批評活動
3.3 評價性活動中的主體原則與客體原則
3.4 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原則與規(guī)范原則
3.5 最高評價標準與底限評價標準
第四章 翻譯標準的多元性與評價的客觀性——價值學視閾下翻譯批評標準問題探討
4.1 一元性翻譯標準的問題及根源與事實判斷批判
4.2 標準的多元性是價值判斷的必然結果
4.3 翻譯批評標準的多元性與評價的客觀性
第五章 翻譯批評標準的體系
5.1 翻譯批評標準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
5.2 翻譯批評的評價結構及特點
5.3 翻譯批評標準的體系
第二編 翻譯活動的要素批評
第六章 翻譯活動的主體批評——論有限的主體性
6.1 解構主義譯學范式中主體問題的矛盾性與結構主義范式中的主體齊一性
6.2 兩種對立的人學觀與兩種不同的譯學觀
6.3 馬克思的實踐哲學人學觀對前兩種人學理論的超越
6.4 為什么說人的主體性是有限的
第七章 翻譯活動的客體批評——文本理論與翻譯批評
7.1 幾種不同文本概念的區(qū)分
7.2 不同的文本觀與不同的語言觀
7.3 現(xiàn)代文本理論與翻譯批評的知性分析
7.4 后現(xiàn)代文本理論使翻譯批評走向相對主義與虛無主義
7.5 藝術生產理論的文本觀與翻譯批評
第八章 翻譯活動的中介批評——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批評
8.1 語言學中的語言研究與翻譯學中的語言研究——針對語言學界對譯學研究一種偏見的回應
8.2 語言學理論的選擇與翻譯研究回歸生活世界的途徑
8.3 關于實踐哲學的語言觀
8.4 實踐哲學的語言學理論是翻譯學的必然選擇
第九章 翻譯活動的中介形式批評——形式問題與翻譯批評
9.1 形式的構成性
9.2 形式與內容的關系與譯學中的兩個極端傾向
9.3 形式在藝術中的地位與翻譯的審美批評
第十章 翻譯活動的思想批評——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批評
10.1 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與類型
10.2 社會意識形態(tài)、作者意識形態(tài)與澤者的立場選擇
10.3 意識形態(tài)批評是一種內部批評而非外部批評
第十一章 翻譯活動的環(huán)境批評——翻譯研究與文化批評
11.1 引言
11.2 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由來
11.3 翻譯研究文化轉向中存在的問題
11.4 文化批評應是一種內部批評與價值批評
第三編 翻譯研究的方法論批評
第十二章 文化和時代精神與翻譯研究
12.1 引言
12.2 我們當今時代精神的特征是什么
12.3 時代精神的特征對譯學研究的影響
12.4 結語
第十三章 讓翻譯研究回歸生活世界
13.1 德里達關于翻譯問題的悖論對我們的啟示
13.2 三個不同世界與三個不同的翻譯觀念
13.3 翻譯研究返回生活世界的曲折歷程
13.4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是引導譯學研究回歸生活世界的實踐哲學
第十四章 范式批評與問題意識
14.1 澤學研究的兩個基本路徑及其理論來源
14.2 我國譯界問題式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4.3 范式批評方式在我國譯界的狀況
14.4 兩種不同方式的共性與互補
第十五章 范式批評與譯學建構
15.1 范式嬗替是學科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
15.2 我國翻譯研究所經歷的幾次范式嬗替
15.3 建構主義翻譯學是一個全新的范式
第十六章 范式轉換抑或視角轉變——譯學進步的幾種基本模式
16.1 引言
16.2 近三十年西方譯學的幾次轉向與語言學回歸
16.3 我國譯學研究中語言學基礎的缺失
16.4 文化轉向的真實內涵
16.5 學科進步的幾個模式與譯學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