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是矗立于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唐代文學的最高標志,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新紀元。唐詩作者眾多,最負盛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是歌頌正義戰(zhàn)爭,抒發(fā)愛國思想;有的是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其形式也多樣,古體詩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有絕句和律詩兩種,又各分五言和七言。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近體詩則要求比較嚴。今人讀唐詩,可以感受到其音節(jié)的和諧、文字的精練、意境的優(yōu)美,并為之陶醉不已。詞,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故名“宋詞”。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巨鉆,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宋代最著名的詞人有蘇東坡、柳永、辛棄疾、李清照等人,其中蘇、辛為“豪放派”的代表,其風格雄渾恢弘,視野廣闊;柳和李則為“婉約派”的代表,其風格典雅清婉、曲盡情態(tài)。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為兩段,稱雙調;有的分成三段或四段,稱三迭或四迭。詞又有詞牌,如《六州歌頭》、《西江月》、《念奴嬌》等,有的是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有的是取詩詞中的幾個字,有的是根據某一歷史典故,還有的則是名家自制。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后形成的另一種文學形式,首先興盛于北方地區(qū),所以又有“北曲”之稱。與詩詞相比,其形式更靈活,更能表情達意,但相形之下,其流傳絕不及唐詩和宋詞廣泛,故人們對其相對陌生。元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為元雜劇,一為元散曲。雜劇是一種把歌曲、說白和舞蹈結合起來的形式。散曲是詩歌,包括套數和小令,套數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則只含一支曲子。關漢卿的《竇娥冤》代表了元雜劇藝術的發(fā)展巔峰,馬致遠則寫了《天凈沙.秋思》等膾炙人口的散曲??傊?,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豐碑,是熱愛中國文學之人的必讀之物。本書把清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上疆邨民編選的《宋詞三百首》和今人任中敏先生選編的《元曲三百首》輯錄到一起,旨在給現代讀者提供一道古典文學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