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有明確目標的育人活動。任何教學活動,事前都是有所構思、計劃的。古今中外,有良知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劃和安排的。不過,歷史上或者說以往的“教學設計”都是基于經驗的,可以說是“經驗型”的教學設計,有許多的主觀性、片面性、非科學性。這種教學設計,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教學要求?,F(xiàn)代教學設計,自從20世紀中葉興起以來,就是在系統(tǒng)理論和方法指導下的設計。它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陳舊的教學思想的束縛,樹立了嶄新的理念,亦即以學習者為本,突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習者的“學,,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遵循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也就是說,現(xiàn)代教學設計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的經驗型的“教學設計”,它是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以系統(tǒng)理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堅實的理論基礎,運用系統(tǒng)理論和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立教學目標,最優(yōu)地選擇或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和教學過程、教學表達藝術以及教學評價,以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理想境界。教學設計作為教育科學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的核心。從20世紀中葉誕生以來,其理論與實踐有了迅速而深入的發(fā)展。在世界范圍內,尤其在發(fā)達國家,教學設計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并獲得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與應用。它在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教學設計理論,開始在中小學進行探索和實踐的,并取得了許多教學、教育成果。但是,迄今為止,大學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系統(tǒng)研究甚少。大學教學、教育遠比基礎教育復雜得多,因而更需要精心設計,更需要創(chuàng)造性。因此,充分學習、借鑒國內外基于基礎教育的教學設計理論,和大學教學實踐相結合,以形成大學教學設計學的理論框架和實踐體系,推進大學教學技術理論和實踐的現(xiàn)代化、科學化和最優(yōu)化,就成為大學教師和教研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