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程序設計藝術理論與實踐》詳細介紹了編譯程序設計中的詞法分析(掃描程序)、語法分析(分析程序)、語義分析(約束程序)、中間代碼優(yōu)化以及代碼生成等內容。作為頗受好評的編譯原理優(yōu)秀入門教材,《編譯程序設計藝術理論與實踐》的最大特色是在全書貫穿了一種基于文法的指導思路:在語法分析階段,該書遵循了一般教材采用的上下文無關文法;在語義分析階段,采用以上下文無關文法為基礎的屬性文法;而在代碼優(yōu)化和代碼生成階段,則采用了變換屬性文法。書中最后還給出變換屬性文法的一種自編譯實現。此外,《編譯程序設計藝術理論與實踐》還探討了面向不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代碼生成技術以及非過程式語言的編譯問題。《編譯程序設計藝術理論與實踐》適合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以及相關專業(yè)編譯原理課程的教學參考書,同時也可供計算機語言及其處理技術愛好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