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農民中國:后鄉(xiāng)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農民中國:后鄉(xiāng)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農民中國:后鄉(xiāng)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定 價:¥35.00

作 者: 陸益龍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社會學文庫
標 簽: 社會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106014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 453 字數:  

內容簡介

  《農民中國:后鄉(xiāng)土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研究》在理論上傳承和發(fā)展了費孝通先生的鄉(xiāng)土中國理論以及中國社會學中的鄉(xiāng)村建設學派的理論傳統,從社會轉型、社會行動、系統理論和新制度主義等理論視角,考察和探討了當前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問題、趨勢以及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在方法上把綜合社會調查數據的分析與典型個案研究結合起來,實現了宏觀與微觀經驗的相互補充和印證。

作者簡介

  陸益龍,1966年生。2000年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研究、中國戶籍制度研究、法律與社會研究、水與社會研究等。著有《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商務印書館,2003)、《流動產權的界定——水資源保護的社會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超越戶口——解讀中國戶籍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嵌入性適應模式——韓國華僑的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嵌入性政治與村落經濟的變遷——安徽小崗村調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此外,在《中國社會科學》、《北京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社會學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數十篇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后鄉(xiāng)土中國的社會形態(tài)
 第一章 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鄉(xiāng)村經濟活動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與文化生活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的總體狀況
  第一節(jié) 社會發(fā)展評估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的人類發(fā)展指數
  第三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的現狀及問題
  第四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第五節(jié) 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的政策要求
  第六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中國鄉(xiāng)村社會轉型的雙二元化
  第一節(jié) T村概況
  第二節(jié) 城市與鄉(xiāng)村:“兩棲”生活
  第三節(jié) 大市場與小村落:吸引和排斥
  第四節(jié) 雙二元化、不確定性及其風險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鄉(xiāng)土中國的社會轉型與后鄉(xiāng)土性特征
  第一節(jié) 鄉(xiāng)土性與后鄉(xiāng)土性
  第二節(jié) 差序格局及其演變
  第三節(jié) 禮治秩序與法治秩序
  第四節(jié) 長老權力與法理權威
  第五節(jié) 村民自治和基層政權
  第六節(jié) 現代性的生產和消費
  第七節(jié) 小結
第二編 中國農民的觀念及行為
 第五章 理解農民及其社會行動
  第一節(jié) 農民及其社會特征
  第二節(jié) 農民社會行動的邏輯
  第三節(jié) 組織與農民的行為
  第四節(jié) 文化與農民的社會行動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生男偏重與農民的生育行為
  第一節(jié) 農民生育行為的理論
  第二節(jié) 村落文化構成的生育壓力和庇護
  第三節(jié) 農民生育興趣的文化心理機制
  第四節(jié) 生男偏重的社會影響
  第五節(jié) 農民生育意愿與國家政策需求的均衡
  第六節(jié) 小結
 第七章 農民的法治意識與法律態(tài)度
  第一節(jié) 法治意識:理論及問題
  第二節(jié) 農民對法制系統的支持
  第三節(jié) 農民法治意識的三種圖示
  第四節(jié) 小結:法律的社會化與鄉(xiāng)村社會的法制化
 第八章 農民的守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節(jié) 解釋守法行為的兩種理論范式
  第二節(jié) 守法行為與法治意識的測量
  第三節(jié) 工具性因素與農民的守法行為
  第四節(jié) 規(guī)范意識在農民守法行為中的作用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九章 農民的社會認同及影響因素
  第一節(jié) 農民的階級階層認同
  第二節(jié) 農民的權威認同
  第三節(jié) 農民的社會評價標準
  第四節(jié) 農民的生活滿意度
  第五節(jié) 小結:客觀現實反映的認同
 第十章 農民的流動及其群體的邊緣化
  第一節(jié) 農民的分化和流動
  第二節(jié) 農民向城市流動的歷程
  第三節(jié) 城市農民階層的邊緣化表征
  第四節(jié) 城市農民階層的邊緣化成因
  第五節(jié) 小結:社會排斥的消除與社會再整合
第三編 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政治與經濟
 第十一章 鄉(xiāng)村政治與權威格局的變遷
  第一節(jié) 鄉(xiāng)村政治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jié) 村落政治與權威格局
  第三節(jié) 農村稅費改革與鄉(xiāng)村政治的變遷
  第四節(jié) 治理抑或建設:鄉(xiāng)村政治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第十二章 市場轉型中的農業(yè)發(fā)展困境
  第一節(jié) 土地問題
  第二節(jié) 糧食生產與結構調整
  第三節(jié) 農民增收與政府補貼
  第四節(jié) 勞動力轉移
  第五節(jié) 合作與農民組織化
 第十三章 嵌入性政治對鄉(xiāng)村經濟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嵌入性:分析政治與經濟活動關系的視角
  第二節(jié) 集體經濟的衰退:理論解釋及其局限
  第三節(jié) 集體化:政治嵌入及其對村落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四編 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
 第十四章 社會學視野中的新農村建設
 第十五章 農民需要的新農村建設
 第十六章 新農村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第十七章 新農村建設的模式選擇
 第十八章 新農村建設中的制度建設
 第十九章 多元城市化路徑與新農村建設
 第二十章 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改革與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