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往往忘記了:我們是生活在“虎文化圈”中。早在史前石器時代,中國便有以各種動物做圖騰標志的部族,其中包括虎圖騰部族。在漫長的時間中,部族進行遷移、沖突與互相融合,逐漸形成虎龍合一的新文化。河南濮陽出土、兼具虎龍圖形的古墓葬,見證了這段距今約六千年的遠古歷史。虎與龍的崇拜并行不衰,直到秦、漢建立統(tǒng)一帝國后,龍正式成為君王權力的象征。此后,“龍顯于天,虎隱于地”;在龍文化高張的權勢下,虎悄然遁隱入民間,成為平民大眾的保護神并化身千萬、繼續(xù)流傳。中國人歷來尊重生命、愛惜孩子,于是,走入民間的老虎儼然成了庇佑兒童的神明。千百年來,老虎造型經無數(shù)母親的巧手制作成虎頭帽、虎圍涎、虎肚兜、虎手套、虎鞋……將孩子從頭到腳用“老虎”保護起來。如此的中國孩子,怎能不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呢?此外,從年頭到年尾,無論歲時節(jié)令,還是在婚喪喜慶生命禮俗中,民間也都能巧手婦女制作各種剪紙、面花等平面及立體的虎形,以祈求生命延續(xù)和吉祥平安?;⒌脑煨?,被廣泛而大量地運用在節(jié)令、禮俗及一般生活裝飾上。這本虎圖錄,應該匯集多少只老虎呢?兩百只老虎,夠不夠?在漢聲編輯的共同翻查、挑揀下,兩百只很快就培長為四百只,四百只又發(fā)展成八百只……最后,編輯人仰馬翻地掉入“虎?!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