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社會的存在與活躍時近代中國的一個日?,F(xiàn)象。通過本書的研究,作者認為,近代中國城市江湖社會解紛模式可以概括為“幫權自治型”解紛模式。在“強化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的現(xiàn)代性的民族國家構建過程中,江湖社會解紛模式蘊涵的本土自治能力、自治經驗極易被忽視。針對于此,本書以“漢口碼頭”這一近代中國城市基層空間為研究場域,描述、解釋在這場域中的江湖社會如何解決糾紛,他們解決糾紛的模式在近代中國法律發(fā)展、法制變遷過程中有何特質與意義,這是一項以大量原始檔案為基礎的“城市區(qū)域法制史”范疇的研究。本書試圖探討,在近代中國繼受法與固有法相互沖突、相互融合的法律發(fā)展大勢中,底層社會力量的糾紛解決活動具有哪些內在機理、常變之道,這些“內在機理”、“常變之道”在中國法治進程中有何歷史意義與現(xiàn)代價值。本書引用史料翔實,研究領域及角度比較新穎,語言通俗易懂,作者能夠站在一個客觀中立的角度認識和看待中國近代城市江湖社會及其各構成要素,包括其糾紛解決模式的利與弊。本書研究在選題上的特殊性注定了其研究所涉的范圍相對比較廣泛,無論對中國城市區(qū)域法制史還是對于中國法律文化多元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