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兩朝處于帝制時代的鼎盛階段。這兩個王朝均奠都關中,因而其帝王陵墓基本上都分布在關中地區(qū)。隋代共有3座帝陵;唐代有18座,人們在習慣上稱之為“關中十八陵”。這些陵墓都分布在關中北部的平原和群山之間。若以長安城為中心,東連泰陵,西連乾陵,可形成一個102度的扇面,東西長150公里,總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隋代諸陵及唐代之獻、莊、端、靖四陵系堆土而成,其余均依山而建。陵園坐北朝南,皆有地面建筑和地下宮殿,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某種意義上講,陜西地區(qū)的帝王陵寢是周秦漢唐歷史的縮影,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財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旅游價值,需要我們努力保護與開發(fā)。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陜西地區(qū)的五十多座帝王陵寢進行了新的探索。有些陵寢內容豐富,論述較多;有些陵寢資料缺乏,只作了簡單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