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一
總序二 黃河文明的歷史地位
緒論
第一篇 明清前中期黃河文化對歐洲文化的吸收與融合
第一章 明清前中期基督教在黃河流域的傳播
一、晚明歐洲傳教士的東來
二、利瑪竇在北京的活動及其傳教成就
三、明末基督教在黃河流域傳播的挫折與復興
四、清前中期基督教在黃河流域的傳播
第二章 對西方天文歷法、數學的吸收與融合
一、明末對西方天文歷法、數學的吸收與融合
二、清代對西方天文學、數學的吸收和融合
第三章 對西方火炮和地理學的吸收與融合
一、對西方火炮的吸收與融合
二、對西方地理學的引進和吸收
第四章 西方文學藝術的傳人和黃河流域的西式建筑
一、西方文學藝術的傳入
二、黃河流域的西式建筑
第五章 西方機械學、物理學、醫(yī)學等的傳人
一、西方機械學、物理學的傳入
二、西醫(yī)的傳入
第二篇 明清時期玉米、番薯、煙草在黃河流域的傳種及其影響
第六章 明清時期玉米在黃河流域的傳種及其影響
一、玉米在黃河流域傳種概況
二、玉米傳種對明清時期黃河流域社會生活的影響
三、清代政府對玉米傳種的政策
第七章 明清時期番薯在黃河流域的傳種及其影響
一、番薯在黃河流域各省傳種概況
二、番薯傳種對明清時期黃河流域社會生活的影響
三、明清政府對番薯傳種的態(tài)度
第八章 明清時期煙草在黃河流域的傳種及其影響
一、煙草在黃河流域各省傳種概況
二、煙草傳種對明清時期黃河流域社會生活的影響
三、明清政府的煙草政策
第三篇 晚清時期黃河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吸收與融合
第九章 鴉片戰(zhàn)爭、洋務派、總理衙門與新式軍隊
一、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
二、洋務派和總理衙門
三、北洋海軍的創(chuàng)辦
四、新式陸軍的編練
第十章 黃河流域近代工、農業(yè)和官辦新式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黃河流域軍事工業(yè)的次第舉辦
二、黃河流域民用工礦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
三、黃河流域對西方近代農業(yè)科技的引進
四、清政府在黃河流域舉辦的新式學堂
五、派遣留學生
第十一章 黃河流域近代郵電通訊的出現和發(fā)展
一、近代郵政的創(chuàng)辦
二、近代電報事業(yè)的興辦
三、近代電話應用的肇始
第十二章 鐵路修建與黃河流域社會變遷
一、鐵路在中國的緣起
二、晚清黃河流域鐵路修建的概況
三、鐵路修建與黃河流域的社會變遷
第十三章 西方政治文化在黃河流域的傳播和實踐
一、早期啟蒙思想家對西方民主政治的探求
二、西方政治思想在黃河流域的傳播
三、維新運動在黃河流域的高漲
四、清末“新政”
五、“預備立究”和官制改革
六、辛亥革命
第十四章 晚清黃河流域的西式社會風尚
一、服飾風氣的漸變
二、西式飲食文化的傳入
三、西式洋房出現
四、西式交通工具的引進
五、文明婚禮漸成時尚
六、現代訃告的出現和喪葬變革
七、西式娛樂樣式的濫觴
八、西式體育運動的傳入
第十五章 晚清傳教士在黃河流域的文化活動
一、晚清基督教在黃河流域的傳播
二、教會學校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
三、傳教士在黃河流域舉辦的衛(wèi)生事業(yè)
四、傳教士在黃河流域的辦報活動
主要參考文獻
外國人名中外文對照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