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南京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會”美譽,累計有近450年的建都史,與西安、洛陽、北京并列為我國四大著名古都。其中作為大明王朝的國都,雖僅歷洪武、建文、永樂三朝50余年,不足先后以建業(yè)(建康)為都城的六朝歷史的六分之一。永樂十九年(1421)京師雖遷北京,但終明一朝南京作為“留都”長達兩百多年,一直保留六部、五軍都督府等中央軍政機構,明末還一度作為南明弘光朝廷的都城,其地位僅亞于北京。此外,明代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立足江南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封建帝國,南京也第一次成為一統(tǒng)帝國的都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舉全國之力經過30多年努力完成的包括宮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京師都市圈,被譽為“論秀麗和雄壯,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語),達到南京古代城市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巔峰,奠定了此后600年南京城市發(fā)展的基石,其城市格局甚至對今日南京城市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集社會財富、最高智慧與精湛技術建造起來的作為皇權象征的南京明故宮建筑,無論是從文獻記載,還是從實物遺存看,其規(guī)模之宏大、建筑之華美,皆遠非作為偏安之都的六朝建康宮城(臺城)、南唐國都金陵宮城所能比擬。